首页>书画讯息书画讯息
从浙博馆藏看明清仿古山水画创作流变
明代后期的江南流行着复古主义的文艺思潮,这股复古之风也影响到画坛,晚明的董其昌成为绘画仿古风气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江南大族宏富的收藏和大量刊行的画谱,也为仿古绘画创作奠定了图像基础。清初“四王”及其传派直承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倾心师古,精研笔墨,追求文人画意趣;清中后期的黄易、奚冈、汤贻汾、戴熙等人在山水创作上与古为徒,略有变法。与此同时,一批仿古功力深厚的职业画家也活跃于山水画坛, 迎合了当时社会的尚古偏好。
山水画中的“仿”,有忠实原作的摹绘复制;有从图式、笔墨到意趣均不逾古人藩篱的心摹手追;也有不拘囿于笔墨形式,直抉古人神髓,别开生面的创作,这其中有的作品与所仿对象面目已相去甚远,仅是“借古人之名漫为题仿”。从创作实践看,仿古是对前人绘画技法的学习与继承,正如艺术史学者方闻先生在《艺术即历史》一文中所述“……在东方,则延续了‘谱系’的模式,将中国绘画史视为典范的风格传统,每一个独立的世系源自卓越的早期艺术大师,并在后世的模仿者和追随者中延续?!痹诰癫忝嫔希胺鹿拧比∠蚍从沉嗣髑寤胰禾宥岳飞匣婊涞尿献纺?,是画家同古代大师穿越时空的神交。
一、 溯渊源——仿唐、五代名家
隋唐之际,山水画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时,出现了青绿勾斫和水墨渲染的不同风格。他们分别的代表——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王维被后世奉为“南北二宗”的开山。王维(701—761)是著名诗人,同时又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但流传下来的王维作品尚无可靠的真迹。据著录,其画作以平远景色取胜,尤以雪景最为精佳。
五代的荆浩、关仝以中国北方峻拔的高山为题材,运用雄健劲挺的笔法,强调北方山石坚硬的质感和结构,画史上并称“荆关”;董源(?—962)其画“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巨然承其衣钵,画史上并称“董巨”。董源一派被北宋后期米芾等推崇,经“元四家”发扬光大,又得董其昌大力提倡,成为明清画家追慕的正宗法派。

明 赵左 《雪景山水图轴》 纸本设色
题识:右丞雪。赵左。
赵左,字文度,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万历、崇祯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山水,与同里宋懋晋俱学画于宋旭。
二、 追巨匠——仿两宋名家
北宋山水画家继承五代荆浩、关仝开创的风格,善绘北方峻厚山水。李成(?—967年)的山水取材多为齐鲁景致,多画平远寒林,给人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之感。范宽的山水多取材于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郭熙擅绘巨障长松、烟云变灭之景,山石用“卷云皴”,树木作“蟹爪”状。燕文贵所绘的凄迷景色被称为“燕家景致”。师法李成的王诜,参以青绿设色而别开生面。此外还有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小景山水及米芾父子创造的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米家山水”。南宋的山水画风则渐趋简率豪放。对于明清山水画家来说,两宋山水巨匠和他们的煊赫名迹注定成为后人仰攀的高峰。

清 王翚 《寒山欲雪图轴》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 纸本墨笔
题识:仿燕文贵寒山欲雪图。岁次癸丑中秋。石谷王翚。时在润州鹤林寺之杜鹃楼。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其祖上五世均善画,后得王鉴、王时敏悉心指导,笔墨功力深厚,长于摹古,富于变化。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
三、 传典范——仿元名家
元代画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画风,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从内容到笔墨都追求“士气”,力求高雅的艺术情趣。赵孟頫宗学董、巨又对其笔墨加以减省,风格率真疏秀;高克恭融合米氏云山兼取董、巨皴染而自成一家。元中晚期,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广为流行,“元四家”建立起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黄公望画作山川浑厚,草木华滋;吴镇则笔墨酣沉,意境苍茫;倪瓒画意古淡天真,清逸萧疏;王蒙用笔则繁复缜密,苍郁深秀。在明清的仿古潮流中,“元四家”受到无以复加的推崇,师学者甚众,其中又以拟仿黄公望者为最多。

明 陈继儒 《仿吴镇笔意山水图轴》 纸本墨笔
题识:芒鞋孤杖,斗酒双柑。莺声何在,山北桥南。陈继儒戏作梅沙弥笔意。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终生不仕。工诗文,其书风萧散秀雅,山水多作水墨云山,笔墨湿润松秀,亦善画墨梅。

明 王时敏 《溪山亭子图轴》 明天启七年(1627年) 纸本墨笔
题识:丁卯五月,仿迂翁溪山亭子。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举进士,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卿,崇祯十三年(1640年)辞官隐居,入清不仕。工隶书,善画山水,以黄公望、倪瓒为宗,又受董其昌影响。他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是清初画坛正统派的领袖,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

清 王原祁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轴》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纸本墨笔
题识:余少于画道有癖嗜。松一兄同学时,每索余笔,余辞以未能,如是者数年。松兄远馆四方,余亦鞅掌瘠邑,两不相值,如是者又数年。今戊辰冬初,同为武林之行,僦舍昭庆寺,湖光山色,映彻心目,偶思大痴富春长卷,遂作此图。然笔痴腕弱,未能梦见,今犹昔也,因书之以志愧。弟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善画山水,继承家法,画学“元四家”,尤以黄公望为宗,笔墨精良,长于绘画理论。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四王”。

明 祁豸佳《仿王蒙画法山水图轴》 清康熙六年(1667年)绢本设色
题识:丁未秋八月,仿黄鹤山樵画法。雪瓢祁豸佳。
祁豸佳(1594—1683),字止祥,号雪瓢。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祁彪佳从兄。工书善画,能诗文。书法学董其昌,山水宗董源、巨然、沈周等,兼仿诸家,笔墨淋漓。入清不仕,隐居故乡,以书画自给。
四、 师前贤——仿明、清诸家
上承元人绘画传统的“吴门画派”中,沈周与文徵明的山水均有粗、细两种面貌。沈周以粗笔为多,其晚年笔墨愈显疏简苍劲;文徵明以细笔为多,画风缜密秀雅。晚明的董其昌博采宋元诸家,讲求笔墨韵致,其山水以平淡天真、古雅生秀取胜。清初“四王”直承董其昌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上承宋元、集其大成”的创作倾向,有清一代被奉为山水“正宗”。作为职业画家的蓝瑛精于仿摹宋元山水名作,融汇诸家之长,终自成面貌。以上明清画家仿学宋元,同时他们自己又成为后学不断仿摹的对象。

清 永瑢、永瑆 《临董其昌山水图轴》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纸本墨笔
题识:癸卯暮春,斋中清暇,偶携思翁画唐人诗意十幅以供玩赏。六兄因与余合笔临成此纸,颇似有合处也。弟瑆并识。
永瑢(1743—1790),封质亲王,号九思主人,清乾隆帝第六子。能书画,富收藏。山水由王原祁、王时敏上窥黄公望。
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诒晋斋主人。清乾隆帝第十一子,封成亲王。工诗文,精书法,间作山水,笔墨苍润。
五、 仿古册页与条屏
清代画坛仿古之风盛行,其中尤以临仿各家汇集而成的册页和条屏为代表,这两种作品类型呈现出多元性、集成性的特点。晚明的董其昌就创作过多套《仿古山水册》。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中记载王时敏“尝择古迹之法备气至者二十四幅为缩本,装成巨册,载在行笥,出入与俱,以时模楷,故凡布置设施,勾勒斫拂,水晕墨彰,悉有根柢?!闭饫镎钩龅耐跫斗鹿派剿帷酚σ彩蔷哂欣嗨乒δ艿摹八醣尽保瞬岜誓?,设色古雅,既能传达宋元各家特征,又体现画家自我风貌。本单元还有一些册页和条屏名为仿古,但多呈现出画家在师法古人基础上发展出的个人风格。








清 王鉴《 仿古山水册》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 纸本
(一)题识:仿巨然。钤印:朱白文“王鉴”、朱文“湘碧”。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等,江苏太仓人。王世贞曾孙。明末曾官廉州知府,故有“王廉州”之称,入清后不仕。善画山水,摹古功力深厚,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

展览名称:化古为我——馆藏明清仿古山水展
展览时间:4月11日——6月30日
展览地点:浙博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
(图文资料由浙江省博物馆提供)
编辑:杨岚
关键词:山水 仿古 明清 山水画 笔墨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