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故宫纪念郑振铎诞辰120周年
故宫纪念郑振铎诞辰120周年

他曾促成“三希帖”中《中秋帖》和《伯远帖》的回归,他将购藏的六百余件陶俑悉数捐献给了国家,他还倡议文物工作人员不能购买和收藏文物。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日前,“纪念郑振铎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故宫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召开,与会嘉宾一起回顾了郑振铎先生的过往。
郑振铎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学贯中西的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史学家、文物鉴赏家和收藏家。他19岁考入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五四时期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与瞿秋白合编《新社会》旬刊。后曾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出版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著作,并与鲁迅合作完成《北平笺谱》。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发言时表示,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是一名高瞻远瞩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我国文物工作理顺发展思路的同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全面推进文物调查和田野考古,强调博物馆建设与文物展览工作,积极推动文物立法等工作。
上世纪50年代,郑振铎主持成立了文物征集小组和北海团城文物收购点,陆续将许多文物精品收归国有。举世闻名的“三希帖”中的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便是在他的积极推动下,由国家以35万港元重金从香港回购的。他还将自己多年购藏的六百余件陶俑悉数捐献给了国家。他也曾倡议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不能购买和收藏文物,该倡议在1997年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之一。
单霁翔说,《中秋帖》《伯远帖》《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等诸多在郑振铎先生领导下回购的国之重器,以及其本人捐献给国家的陶俑,现已均为故宫博物院的珍贵藏品。对于故宫博物院的建设,郑振铎先生生前极为重视,曾定位其为以艺术品陈列为中心的“文化、艺术、历史性的综合博物馆”。1953年,郑振铎先生亲自起草了《故宫博物院改进计划的专题报告》。他认为故宫博物院在藏品的展览与研究上应突破清宫旧藏的局限,面向全中国,并着眼于各个艺术门类。至今,故宫博物院仍将此作为充实藏品持久发展的重要方针。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 首席摄影记者 李木易/摄
编辑:杨岚
关键词:郑振铎 文物 郑振铎诞辰120周年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