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基本药物是分级诊疗“助推器”
医和药在临床上本是“好伙伴”“好搭档”。有医无药,再好的医生也难做无米之炊;有药无医,再好的药也可能一无是处?;疽┪镉Φ背晌彝ヒ缴谋昱?,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
近日,国家卫健委宣布,2018年版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增加到685种,新增品种包括了抗肿瘤用药12种、临床急需儿童用药22种以及一种丙肝治疗新药。时隔6年后,基本药物目录再次调整,引发社会关注。
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从2009年版307个品种扩充到2012年版520种,再到今年685种,品种不断增多,说明基本药物内涵在不断深化。新版目录再次扩充,新药进入目录尚属首次。其中用意非常明显,即新版基本药物目录更加注重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用药衔接,目的是使大部分患者在基层就能买到和大医院一样的药品,助推分级诊疗局面形成。
让大部分患者在基层就医,小部分疑难重症患者到大医院就医,减少无序就医,形成合理的“金字塔”就医结构,是医改的目标之一。过去,大量患者因在基层买不到所需药品而跑到大医院就诊,增加了大医院接诊压力?;褂泻芏喑< ⒍喾⒉』颊?,本来不需要到大医院就医,在基层买点药就能解决问题,但因基层药物不全,只能到大医院排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曾做过调查,大医院高血压就诊患者中,30%只开药不检查,30%中的50%是辖区居民。按照朝阳医院日均1万人次的门诊量推算,每天大约有1500—2000人次可以回到社区医疗机构就诊。据此类推,大量稳定期的慢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患者可以回到基层就诊,甚至一些肿瘤患者也可以在基层买药。
如果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慢病患者,因在基层医疗机构能买到药而留在基层就医,不仅让群众买药更便捷,还将大大推动分级诊疗,这样群众看病买药真的是又快又好。然而,不能简单地认为,给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和大医院一样的药品,患者会自动回到基层就医。事实上,人们愿意到医疗机构买药,看中的还是开药医生的技术水平?;颊呒凹沂羝毡橄嘈?,医生技术好,科学用药施治,病才好得快。也就是说,新版基本药物目录虽然出台,仍需要一套机制来配合实施。有了会用药的好医生、能转诊的好体系、报得多的好医保,才有可能助推分级诊疗。首先,要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是一种专业能力,基层医生针对病情开出处方,需要相对应的专业能力,那么基层医生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科医师或全科医师。其次,建立首诊和转诊、分诊机制?;闶渍锏匚恍璧玫矫魅罚⒑痛笠皆?、专科医院有转诊、分诊的协作机制,患者就近就医买药,出现重症、急症时可以及时转到大医院。最后,还得有医保报销,并且越是基层越报得多,让人人都能看得起病,愿意在基层看病买药。从现实情况来看,如上条件还需要时日配套完善。以全科医生为主的签约家庭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是使用基本药物的主力军。但是,目前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激励机制还没到位,首诊、转诊机制及其配套医保报销办法需要在医联体建设中不断完善。
医和药在临床上本是“好伙伴”“好搭档”。有医无药,再好的医生也难做无米之炊;有药无医,再好的药也可能一无是处?;疽┪镆嗳绱?,应当成为家庭医生的标配,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引导患者回到基层就医。如今,在一些地方,基本药物正在成为家庭医生做实服务、赢得居民信任的重要手段,在分级诊疗制度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广州市花都区通过基本药物在基层的使用,扎牢了基层网底,吸引高水平全科医生到基层,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得到有效管理,90%的患者留在基层就医,初步实现分级诊疗。当前,分级诊疗已成为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基本药物制度理应挑起分级诊疗“助推器”的重任,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等制度紧密配合,与医疗、医保联动改革,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编辑:赵彦
关键词:基本药物 分级诊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