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医改一周年 就医三变化
昨天,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整整一年。这段时间,全市参与医改的医疗机构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患者看病有什么新感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本市部分医疗机构,现场探访医改一年带来的变化。
变化1
社区可拿慢病常用药了
“现在,社区的药品真是丰富多了。”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药窗口,王大爷正撑着尼龙布兜子往里装药,他平时患有高血压、椎管狭窄、心率失常,之前常跑人民医院、安贞医院?!熬腿タ鲆吭露既?,到大医院还得挂号、排队,每次都得耗个大半天儿?!蓖醮笠担郧八3缘母哐褂靡┪髂岬仄胶椭涡脑嗖〉难嗡崞章夼镣壬缜皆憾济挥?,自己只能硬着头皮一趟一趟奔大医院开药。去年医改实施后,王大爷在社区医院做了缺药登记,家门口就能取到药。“这环境好,人少,医生服务也细致,一年跑大医院的次数少了?!蓖醮笠呛堑厮?。
医改后,为方便患者在社区开药,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缺药登记台,医院会根据患者登记情况进行补货。以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药品品种较医改前增加了1/3,目前该中心共有900多种药,其中六七成都是国家基本药品目录中的常用药,105种四类慢病常用药也基本都涵盖在内。
如今,大量离家近、环境好的基层社区医院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信任?!靶乱礁钠舳荒昀矗皆好耪锪吭黾恿?6%,来开药以及想签约家庭医生的慢病患者明显增多了?!钡率ど缜郎裰行闹魅魏b琤透露,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一项对患者就诊记录的调查中发现,在社区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这一年中绝大部分都是先在社区就诊,基本实现了患者首诊在社区。
变化2
专家接诊的疑难重症患者多了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从保定专程过来的窦先生刚刚从诊室出来?!霸谟龅酵跹а拗魅沃?,我至少用了1000瓶鼻炎康,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苯衲?3岁的窦先生被过敏困扰了快30年,却一直被误诊为感冒,一直从过敏性鼻炎发展到哮喘、荨麻疹,甚至出现了尿痛等严重症状。
作为北京世纪坛医院的重点科室,变态反应科一直人满为患,王学艳主任的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即便是医改后全院门诊量整体下降近8%的情况下,变态反应科的门诊量依旧是有增无减。然而,让王学艳感觉变化大的是,现在她终于有机会和时间为更多像窦先生这样的疑难重症患者细致诊疗了。
“过去我接诊的患者里,有一半都是普通过敏患者或者干脆是来开药的。如今,医事服务费分流了不少患者,现在我这儿至少80%以上的患者都是疑难重症?!蓖跹а匏怠?/p>
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徐建立表示,医改一年来,医院门诊量整体下降8%,尤其是副主任、主任医生等专家号的下降比例更多,有的科室甚至在20%左右。以前,由于普通号和专家号的价格差别不大,有相当一部分不需要看专家的患者也挂了专家号。随着医事服务费的出台,不同级别医生的医事服务费价格拉开了差距,也分流了患者。这样一来,医院的专家号好挂了,医生与患者交流的时间长了,就连门诊的医疗秩序也改善了。
变化3
收入分配更能体现医生价值了
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药价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北京在改革中实施了药品阳光采购,这一举措使北京药品价格整体下降8%。与此同时,还有CT、核磁等一些大型检查的费用降价。
采访中,徐建立介绍,除了药品降价因素,医院还通过严抓合理用药和检查,降低了病人看病次均药费,减少了大量不合理用药。“现在,药品消耗量明显下降,去年全院药品支出减少了7000多万元,药占比从医改前的49%降低到现在的35%??梢运担皆旱木纯霰裙ジ昧??!?/p>
医改前,医院里有的科室担心核磁、CT等大型检查大幅降价后,医生的个人收入会受到影响。在世纪坛医院,仅CT这一项检查,医院每个月收入就减少了近60万元。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年来,不少医院医生的个人收入并没受影响。
对此,徐建立说,医院的收入分配主要和医生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十余个考核指标相关,和各科室的收入以及药品、检查费用并不挂钩。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该院中医骨伤科主任葛凤麟拥有一套“葛式捏筋拍打疗法”。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师级的医生,从医数十年来,治疗费一直停留在25元,直到这次医改,他的治疗费价格涨了一倍多?!罢馐嵌砸缴投淖鹬亍!闭馕?7岁的中医大师笑着说。
患者建议
社区多放开一些
常规检查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社区医院向大医院转诊的病例中,常见的转诊病因多是脑梗、甲状腺疾病和心率失常。除了患者病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转诊原因就是:有一些化验项目在社区医院做不了,其中最常见的一项就是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无论是甲亢还是甲低患者,都需要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化验,并根据检查结果来调整用药。现在虽然药物放开了,但是检查没有放开。
“其实每次转诊到大医院就是抽管血,但还占了一个转诊名额?!币晃患鬃聪偌膊』颊呶弈蔚厮?,我特别希望能有一种方式,比如我们能做的检查在社区做,不能做的检查项目请社区医院将样本转送到大医院,这样既能少抽一次血,还省去了向大医院转诊的麻烦。
一位社区医疗机构负责人表示,包括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肺功能检查、血小板聚集率等十余项检查,这些疾病往往并非难以诊断,却仅仅因为检查做不了,而不得不把病人重新推到上级医疗机构,希望未来本市能更好地发挥紧密型医联体的作用,更多地放开一些基础性的检查项目。(记者 刘欢)
相关新闻
海淀试点“虚拟药房”
本报讯(记者 于丽爽 通讯员 江楠)社区医院药不全、种类少的问题,在海淀又有新的解决途径。海淀区域药品供应链平台建设初见成效,“虚拟药房”已在双榆树等7家社区的卫生机构试运行,居民在社区就能拿到三级医院的药。
海淀区域药品供应链平台承担了海淀区医联体三级医院和基层机构药品目录对接任务,为落实分级诊疗提供支撑。2013年年底立项建设至今,包括虚拟药房、医院集团采购、海淀药品监管平台和处方外派平台四大核心???。
“有了虚拟药房,和处方外派平台结合,一些药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用进货,医生开处方的同时,通过智能化网络通知配送商,由配送商送到社区,方便患者取用。正常24小时之内送到,加急当天可达。将来还可以送药到家。”双榆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居民不用为了开药再去大医院排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用增加药房面积、订药数量,“虚拟药房”给实体药房配备了智能化库存管理系统,不用人工盘点,就可以掌握药品库存情况,选择“一键下单”,即可智能补库。
此外,通过海淀区域药品供应链平台的“药品监管平台”还能实现药品流通及使用的全流程监管。
目前,该平台已与北京市阳光采购平台对接,供应链系统在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部署,“虚拟药房”模块在双榆树、万寿路、花园路、北太平庄、甘家口、田村及学院路7家社区卫生机构试运行。下一步,海淀将推进剩余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供应链“虚拟药房”建设,推进非区属24家机构“虚拟药房”项目立项。(记者 刘欢)
编辑:赵彦
关键词:医改一周年 社区 慢病 虚拟药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