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40年三代人的大学梦 折射中国社会教育理念变迁
1977从零开始备战高考
1977年夏,中央决定恢复高考,消息传到广西已近年底,距离高考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远在广西的天津知青王致远听到这一消息时已经36岁了,他的孩子都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令他无比兴奋的是招生简章中明确写明,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王致远一一比对着自己的身份,他看到这里面没有写对家庭成分的要求,更没有限制年龄,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在当时的年代,家庭成分似乎决定着人们的命运,王致远之所以要去参加高考,在他看来这是多年以来亲历的最公平的一次机会,没有因为他家祖辈留下的“特殊身份”而被抛弃在外?!盎峄蛐砭驼饷匆淮危蛞荒芸忌夏??”王致远一直觉得自己行,而爱人是不看好的:“放下书本多少年了,还要参加高考?再说你也不看看自己多大岁数了?!?/p>
当年高考举办是12月23日、24日,那时的中国,甚至连这么多人的试卷纸张从哪来,都需费一番思量,何谈复习资料?“第一年恢复高考,没有习题更谈不上经验,真是连复习什么都不知道?!蓖踔略痘匾渥拍鞘钡木?,“听说在广西,只有南宁的书店有复习资料销售,在当时的情况下,跑一趟南宁就得好几天,时间不允许、经济更不宽裕。”
南宁的冬天气候比起北方要暖和许多,王致远迎着冬日的暖阳,带着妻子为他准备的干粮,走进了朝思暮想的考场。他清晰地记得自己在作文中,特别提到了粉碎“四人帮”的难忘时刻,文章中既有革命口号也有亲身经历的故事,批判的同时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的向往。数学考试,王致远拼命挖掘着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写写算算。“‘文革’对教育战线的破坏,所谓高中毕业生的水平远没达到高中毕业的要求?!蓖踔略端?。当时大多考生面对考卷“相面”,考生与题目的关系是: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
当年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王致远成为其中之一;当年全国高校的录取人数是27.3万人,录取比例不足5%,幸运的是王致远是其中之一。那一年,他暂别妻儿,回到北方读大学。
王致远是高龄考生,本以为到了大学后就是同学里的老大哥,让他想不到的是叔侄同班成为校园一景,一同宿舍室友竟然比他还大3岁,高考时已近不惑之年。同学们都知道自己能够从几百万人中脱颖而出不容易,因此格外珍惜这样一个机会?!按蠹业牡鬃佣疾睿虼俗呓笱Ш蟛趴颊嬲匮??!彼?。教室、寝室要强制熄灯,不然同学们会通宵达旦地看书,熄灯后在路灯下、厕所里还有人在学习,这是77级在校园里留下的深刻记忆。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感慨,命运是从那一天开始改变的,每个人都对那个突然出现的机遇心存感激。”王致远说。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一点不假。毕业之后的王致远从边陲小镇被选调进自治区首府,落实政策回津后,也成了单位重点培养的高级工程师。“当年我们同班的同学,有些成为政府官员,有些带领着自己的团队搞科研,有些已经出国,而我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蓖踔略段约翰渭庸呖级牢?。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三代人 中国 社会 教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