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不信谣”前提是“识别谣”
有人说,泛滥的鸡汤文和养生帖已将微信朋友圈攻占。其实,不妨再加一项:食品谣言。塑料大米、塑料紫菜、塑料粉丝,“塑料君”最近有点忙;微波炉加热致癌、喝牛奶致癌、鱼腥草致癌,致癌物太多让吃货们“伤不起”;小龙虾是小虫虾、青蟹被打了针、鸡鸭靠吃激素长大,这些食物还能吃吗?
前不久,笔者所在的好几个微信群都在转同一个帖子:“某地有人因吃猪肉感染H7N9病毒死亡。收到马上发给关心你的人,预防永远胜过治疗。”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都有鼻子有眼,“真实性”极高。诸如此类的谣言,连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都中招,随手就转到其他微信群和自己朋友圈里。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官网连续发布多批“近年来食品药品谣言类汇总”,上述“猪肉感染H7N9”的谣言也“光荣”上榜。在汇总的数十例食药品谣言“缘起”和“真相”介绍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思考:即便食药监总局、农业部、科技部、卫计委等政府部门以及专业协会、相关企业、主流媒体都站出来联合辟谣过了,为何许多“谣言”及其变体总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借尸还魂后又死灰复燃?
按理说,政府部门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源。但如果人们对民间传播的谣言是“宁可信其有”、对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却是“宁可信其无”的认知模式,事情肯定哪里不对了。
食品谣言生产与传播的动机,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类出于利益驱动、经济敲诈、舆论商战、眼球博弈等恶意传谣,另一类是被无知裹挟、以“善意”的方式断章取义渲染问题,或者提醒亲友,以期引起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更加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说,人们容易信谣传谣,背后体现了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焦虑。而这,也给恶意制谣、传谣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是谣言,就得治。不论本意“善恶”,都要禁止?!安恍乓ァ钡那疤崾恰笆侗鹨ァ?。这既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建社会信任度,也要提升百姓科学素养,当谣言满天飞时,得有明辨真假的能力。如果大多数人能对食品谣言所涉及的食品有一个大体科学的认识,即便谣言在源头被造出来,也难以形成接力传播的信息流,谣言的危害就大大降低了。
食品企业应做好风险沟通。眼下,辟谣跑断腿,谣言仍满天飞,这与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很有关系。作为对食品安全负第一责任的市场主体,食品企业不光要做得好,也要宣传好。比如,不论是矿泉水企业还是肉制品公司,在做到出口与内销食品一个标准的同时,也应主动、定期向社会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开放生产车间,展开圆桌听证、交流,以可见可感的场景来打消人们的安全疑虑,建立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发现谣言,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政府要加大力度主动发布信息和科普。信息公开是对社会舆论最主动的引导,政府部门及时发声是遏制谣言的重要手段。而科普能将最直接、最牢靠的食品安全知识提供给大众,所留下的知识印痕是最深刻的。这在信息碎片化、传播飞沫化的今天尤为重要。
消费者要增强自身辨谣能力。谣言止于智者。比如对于“无籽葡萄用了避孕药”之类的谣言,只要稍微懂得“植物和动物的激素不一样,适用方法和效果也不一样”这个生物常识,谣言就不攻自破。食以安为先,保卫舌尖上的安全,消费者更要加强主动性,积极学习靠谱、权威的食品安全知识,避免谣言传播中的“羊群效应”,甚至以科学的话语回击,增强食品舆论场中的自净化能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谣言 食品 安全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