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十大生活谣言”背后的信任裂痕和健康焦虑
此前网络热传的“白皮鸡蛋更有营养”、“木耳猪血能清肺”、“吃烧烤后吃梨能抗癌”等生活“常识”都是假的!近日,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与百度知道,联合发布《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其中“吃××更健康”的伪常识占了8条之多。(1月14日《新京报》)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之后,老百姓对身体健康有了更直接也更强烈的利益诉求;然而,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进一步切割了社会信任,加剧了公众的健康焦虑。“十大生活谣言”一方面利用了社会信任的鸿沟,另一方面也触碰了老百姓关于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将谣言看成一种社会情境,它一旦被许多人相信,就会进一步增加相信者的人数,进而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导致人们的认知偏差,激发负面的社会情绪,形成单向度价值判断和同质化思维。在有效信息供应不足的背景下,具有刺激性的谣言对受众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谣言内容与受传者预期的吻合以及受传者之间的相互印证,都会让谣言 “乱花渐欲迷人眼”。
谣言就像“流行病”,它从个体发端,迅速地传染扩散,或能演变为群体性恐慌。谣言之所以能生根发芽,在于它击中了民生痛感——清肺也好,抗癌也罢,普通的食材“化腐朽为神奇”的背后,是“看病难”、“看病贵”格局之下老百姓的“自我救赎”。社会信任的流失以及信息的不透明,让“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次优选择”。
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在其名著《乌合之众》中指出,个体容易受到群体情绪和结构性心理压力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行为趋同性,成为“身不由己”的从众者。面对“十大生活谣言”,人们也会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权衡和算计;低成本高收益之下,即使所谓的生活常识是假的,又没有什么利益损失,何乐而不为?在“囚徒困境”的裹挟下,集体盲从成为一种主流的行为选择,导致“十大生活谣言”的虚火越烧越旺。
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和信息的封闭,人们容易被打着“科学”幌子的生活谣言蒙蔽住双眼。消除“十大生活谣言”,既需要制度的完善,也离不开治理技术。“辟谣联盟”也好,“谣言粉碎机”也罢,都生动地说明公众参与可以打破知识瓶颈和信息封闭,驱散谣言的阴霾。
社会定力的集体缺失,让人们丧失了冷静、理性、谨慎的思维,处于一种浮躁、焦虑的状态,让“十大生活谣言”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只有修复社会信任裂痕和不良社会心态,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足,生活谣言的生存空间才会逐渐被压缩。
编辑:曾珂
关键词:十大生活谣言 信任裂痕 健康焦虑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土耳其和西非国家承诺加强经贸关系
迪拜展出超级高铁设计模型 内饰豪华如头等舱
元宵灯展点亮“欧洲心脏”比利时
民俗文化闹新春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国队夺得银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