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张岂之: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5000多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闭獗砻鳎何颐墙裉煸銮课幕孕牛ψ呷肜纷萆?,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
张岂之
“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
习近平同志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法两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术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重要论断,立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准确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及其时代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产生了诸子百家,据汉代司马谈的看法,其中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即道家)共六家。诸子百家的“家”,就是指形成了学派,有理论、宗旨和传承。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将诸子划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号称“百家”。“百家争鸣”的出现,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迸发出耀眼光芒。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这一时期,“士”这个阶层特别活跃,他们大多积极参与和影响政治,也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学术活动?!笆俊庇凶乓桓龉餐哪勘?,就是使“天下无道”变为“天下有道”,解生民于倒悬,重建社会秩序?!笆俊钡恼蔚匚环浅8?,因为当时各方诸侯都在互相比拼,需要内政外交各方面懂行的人来辅助,而士人正是这些方面的行家里手。作为士人代表的诸子百家,于是竞相登场,各展所长。
就哲学思想而言,儒道两家各有侧重。孔子重视“仁”的思想,“仁”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鬃尤衔?,君子为道义而活,非为富贵而生,君子的人生价值正在此。老子哲学则不然,“天道”受赞扬,“人道”遭贬损。在他看来,“道”演化为天地万物,没有神力,没有矫饰,自然而然?!叭说馈钡毙Хā疤斓馈保健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就政治主张而言,儒墨两家都倡导贤人政治。在贤人的来源方面,墨子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认为选拔官员要以德能为标准,哪怕地位低微,只要有德有能,就应选拔上来,委以官职,这样才能做到公道正派。在贤人的待遇方面,墨子主张“富之,贵之,敬之,誉之”,也就是给贤良之士丰厚的物质待遇、高贵的社会地位,信任、敬重他们的才能,表彰他们的成绩,营造鼓励贤良之士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这样贤人就会越来越多,用他们去治国就会显出成效来。这些选人用人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就自然科学而言,先秦诸子中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是墨家。墨子及其后学的文化贡献,集中表现在他们对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做了奠基工作。墨家建立了严谨的逻辑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自然科学,对时空、光学、力学、几何学等方面的问题,用逻辑语言加以分析概括,体现了科学家和能工巧匠的创新思路,是诸子百家中大放异彩的一朵奇葩。
正如庄子所说,诸子百家的观点都体现了“道术”即宇宙真理的某一方面。虽然各家各派立论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对世界的有益探索,有助于人们深化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以诸子百家为重要代表的中华文化显示出强劲生命力,始终以开放姿态吸取各种养分,在会通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各家理论,形成了一条独特的自我创新之路。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国历史上尽管有过战乱和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关于这一点,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闭窃诠彝骋弧⒚褡迦诤系拇蟊尘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各民族日益密切的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各民族经过迁徙、杂居、通婚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在文化上互相学习,在血统上互相融合,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特别是在近代,中华各民族共同反抗外国侵略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个共同的政治信念,极大地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华夏、东夷、北狄、西戎和百越五大民族集团。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形成,就是各民族大融合的结果。汉族能够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不仅是因为它人口众多,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比较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历史上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进行统治的时期,比如鲜卑(北魏)、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和满(清)。这些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之前,都处于比中原汉族低的发展阶段,因此当他们进入中原以后,不仅未能改变汉族原有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反而逐渐接受了汉族文化,由此进一步推动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战国时代,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汇合地域文化的理想,但没有成功。汉并天下以后,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战争,地方分裂势力基本被肃清,地域文化也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与这个总的形势相适应,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同体才真正形成。这个文化共同体虽然以儒学为主导,但并没有阻碍其他学派思想文化的传承发展,于是提出了思想文化的融合会通问题。在唐、宋时期,儒、道、释的融合会通,将中华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岂之 文化自信 历史底蕴 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