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终身问责不能缺 决策全程留痕制
问责的板子难以落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被问责者往往强调某某事情是集体决策的,或者是依程序经过审批的。因此,我们今后首先应当在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建立全程留痕制度。
继在重大决策、司法办案、干部选任、环境保护、治党管党等方面明确将实行终身追责后,日前出台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再次规定了终身问责制度,明确提出,“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吨泄膊澄试鹛趵返榷灾丈砦试鸬墓娑ǎ抟墒嵌哉庖焕砟畹脑俅吻康骱拖富?,将会进一步消除责任追究和权力监督的盲区,这对那些习惯于“长官意志”和“拍脑袋”决策的党员领导干部,将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终身问责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剑指“离开即不再追究”这一传统,一旦查出严重失职失责问题,不管是否还在原来岗位,已离开原来岗位十年二十年,甚至退休以为“平安上岸”,责任人都必须要受到追究。这一规定,让所有国家公职人员都不敢再有侥幸心理,因此既有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担当精神,也有助于倒逼他们依法履职,恪守法治的边界。
不过,我们也需清醒地认识到,在过去的几年里,问责制度本身的实践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如果想让终身问责真正成为公职人员头顶上高悬的利剑,时时发挥其威慑效力,还需要我们总结近年来问责制度实践的经验教训,着力完善相关的机制。
首先是要建立决策和执法全程留痕制度。前些年,问责的板子难以落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被问责者往往强调某某事情是集体决策的,或者是依程序经过审批的,责任不应当由一个人承担,这在环境?;?、拆迁等恶性案件发生时,不时会出现此类情况。诚然,集体讨论的事情,甚至无法查实每个人在决策时的具体意见,时过境迁后,将责任落实清楚不太容易。因此,我们今后首先应当在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建立全程留痕制度。要通过录音、录像和会议记录等方式,将所有参与决策、执法或者案件办理人员的意见,忠实地记载和保存。只有这样,在发生问题后,责任才能落实到具体的人,而不是一笔糊涂账。
其次是要细化责任追究程序。不仅要明确责任追究的提起者、调查程序、申辩程序、批准程序等,还要明确责任追究的公众参与程序、监督程序、免予追责的特别程序等。只有程序完善了,该追责时才能迅速提起,追责过程中的阻力才能减少,被追责者也才能心服口服,才能真正起到“追责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实践中,不少被追责官员是由人大选举或者任命的。因此,今后各级人大也应当行使好人民赋予的监督权,对于其选举或者任命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发现有渎职失职等行为的,可以依据监督法等规定,开展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并根据调查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于“一府两院”在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果民众意见较大,也可依法进行相应的监督,这需人大的腰杆子硬起来,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只有把终身问责制度落到实处,这一制度才能使公职人员心怀敬畏,慎重用权,才能促使决策者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促使公职人员时时恪守法律的边界,从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也为有担当的好干部保驾护航。
□朱恒顺(人大工作者)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终身问责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