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120不抬病人,折射急救多少无奈
急重病人无人搬运,折射了我国在急救方面的投入不足、人员缺失、管理滞后,是诸多无奈的一次集体发言。
北京一名80多岁的老人,在凌晨突然发病,可是他们热切盼来的120急救人员却在分秒必争时,掉了链子,因为现场的家属同样衰老,急救人员就让他们找人帮忙抬担架,为此耽搁了时间。
在心急火燎期待急救的过程中,出现这样不合拍的事情,确实别扭。然而,这却不是孤例。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说这些急救人员丧失人性,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无比宝贵的生命,在这样的时候,怎么可以在谁来抬病人上面较真,完全是拿生命当儿戏嘛。只是,道德虽然是一种善恶的标准,却不是衡量行为对错的唯一准则,特别是对于许多行业而言,判断对错的主要标准还是规则。
以急救车而言,一个完整的团队应该包含医生、护士、司机和担架员,至少需要5人组成,但我国很少有救护车能如此整装满员,较为普遍的配备是医护驾3人,有些时候更是精简为医生及护士兼司机两人。本文开篇提到的例子,急救车上虽然有4人,但只有一名担架员,并不足以抬担架。担架员普遍不足是事实,可他们留下的空缺由谁来填补,目前并无特别清晰的规定,在实际运行中,主要靠家属来填补,医务人员主要负责观察病情,兼职搭把手。
抬担架虽然不需要什么技术,却需要承担相当的责任,特别是在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中,楼梯狭窄而陡峭,很难掌握平衡,一个步点没踩准,说不定就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所以,让家属参与搬运,也有保证患者安全及共同承担责任的管理思路。在这一思路下,120急救人员拒绝搬运患者,在其自身的管理体系中,是被默许的,也是符合原则的。这也是面对社会质疑,120的回答仍然理直气壮的原因。
当然,这样的状况对于急救而言,不大有利,对于老弱的病患及其家人,更是非常危险。近些年来,昆明、南通包括北京,都曾尝试在急救车上配备专职担架员,但因为难以在成本和收入之间找到平衡点,此项工作一直未能推广起来。
急重病人无人搬运,折射了我国在急救方面的投入不足、人员缺失、管理滞后,是诸多无奈的一次集体发言。此外,基础建设的薄弱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拒绝搬运患者的情况,大多出现在没有电梯的老式楼房中。如果不是高难度的楼梯搬运,只要有家属在场,120人员也不会全然拒绝。因此,站在为生命护航的角度上,各地政府也该考虑为老式楼房加装电梯了。(郑山海)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病人 急救 搬运 120 抬担架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