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廖岷:以全球视野探索中国金融科技监管路径
■■遵循三步走原则:
加强国际协作,防止金融科技监管单打独斗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监管框架,各国监管机构评估金融科技时,既要评估产品是什么,由谁创造的,也要分析产品推出的背景及其功效,还要评判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创新是否接受监管,是否会带来监管套利
○中国监管者也要审慎评估相关领域,加强与国际同仁的沟通,使我国金融科技领域融入和顺应全球规范有序的发展潮流
财经周刊:在全球框架下,对金融科技发展采取更为系统的监管应该如何来做?
廖岷: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阶段。国际协作正式启动,金融稳定成为重要考量。
2016年3月16日,FSB在日本召开第16届全会,首次正式讨论了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与全球监管问题,这标志着金融科技的监管告别了各国各行业单打独斗的局面,正式迈入全球协调协作的新阶段,金融稳定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此次FSB全会,审议了题为“金融科技的全景描绘与分析框架”的报告,初步评估了各主要类别金融科技的微观和宏观影响,认为从金融稳定角度出发,的确有一些潜在的监管关注点,需要各国监管者之间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因此,FSB要求各监管机构既要积极监测国内金融科技的发展,也要与国际组织和制定国际规则的机构在业务监测、风险分析和共同应对等方面展开合作。BCBS(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专门推动这方面的国际研究和合作。
作为金融监管者,我认为,FSB最新提出的对金融科技的监管评估框架,为各国监管机构评估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提供了有益参考。
这个框架分为三个评估步骤:
第一步是背景分析和情况描述。该步骤主要解决创新产品或创新服务是什么、推出此项产品或业务的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具有哪些特征等问题。
第二步是分析驱动因素。该步骤主要解决创新产品或服务推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是否满足市场需求,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及优化风险管理;监管与技术环境如何等。
第三步是金融稳定评估,分为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微观层面旨在分析创新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直接影响,包括其对金融机构商业模式、行为方式、风险状况、风险激励机制的影响,在市场层面产生的脆弱性因素,以及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情况,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该创新是否接受监管,监管套利是否是其产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是,那么具体又是哪些监管提供了这一套利空间。
而从宏观层面分析,主要考虑的是创新活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包括对市场行业结构、系统性风险、跨市场跨境关联度等方面的影响。例如,这项技术创新是否会带来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产品或制度,是否会推动市场走向碎片化或集中化,是否会因此出现垄断性的行业结构,会产生多大的复杂度或透明度,流动性与杆杠率如何,信用和交易对手风险如何,流动性错配和风险转换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对市场结构、市场竞争的影响如何,对危机传导渠道的影响如何,是否在现有的监管框架内,是否将金融业务转移到了监管范围之外,在宏观层面导致了哪些脆弱性因素等。
财经周刊:安永发布的全球金融科技行业评估报告显示,中国金融科技业的发展具有最不可估量的未来。作为金融科技活跃国,中国的金融科技监管路径又是怎样的?
廖岷:我国作为20国集团(G20)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FSB和BCBS成员国,我们的金融监管者也将按照以上框架,审慎评估相关领域,加强与国际同仁的沟通,完善与金融市场的沟通互动机制,使我国金融科技领域融入和顺应全球规范有序的发展潮流,并形成长远可持续的比较竞争优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廖岷 全球视野 科技创新 监管模式 金融科技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