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李心峰:亲近经典
欣赏经典画作
阅读经典涵养心灵
“经典”一词,是我国古代固有的词语,由“经”和“典”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所谓“经”,原指织布的经线,准确地说,是织物上的纵线,相对于纬线即织物上的横线而言。对于织布来说,是经线重要还是纬线重要?哪个优先?答案当然是经线,即纵线。在织布之前,要先确定经线,才能以之为标准,织上纬线以织成布。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有句名言:“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奔词且跃胛车墓叵道葱稳菪次恼率崩碛氪恰⑶橛氩芍涞墓叵?。经线在织布中所起的作用,使“经”这一概念常常被引申为可作为人的行为的常规、原则、准则。“典”则指典籍而言?!熬庇搿暗洹焙衔熬洹币淮?,便是指可引以为准则和标准、样板的典籍、名著。
如此给“经典”下定义,不免有些抽象。我们来看几种有关经典的界定。先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给经典所下的定义:“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这句话在古代大半是对的,那些千古流传、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多半要归功于古代的圣贤之人。但这句话并不完全确切,那些圣贤之人并非所有述作皆可视为经典;而有些被后人视为经典的未必是圣贤之辈,有可能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众。像《诗经》305篇、汉乐府民歌等当然是经典,但它们大都是无名姓可考的普通人而非圣贤之所作。
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有一篇著名演讲,题目就是《何谓经典》。在他看来:“经典就是成熟之心灵之表现”。这句话可展开想象的空间,但细想又好像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也有一篇同名演讲《何谓经典》,这篇讲演对何谓经典这一常说常新的话题做了在我看来最为精彩的描述。他说:“经典就是得以存活之物。……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因为一代一代的人们都无法舍弃它,因而不惜一切代价紧紧地拽住它,从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那就是经典。”“经典通过顽强存活而给自己挣得经典之名。因此,拷问质疑经典,无论以一种多么敌对的态度,都是经典之历史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很受欢迎的一部分。因为,只要经典娇弱到自己不能抵挡攻击,它就永远不可能证明自己是经典?!本褪撬?,经典是在与那些平庸的、野蛮的作品的对立、冲突中经受住了历史的磨洗而仍能葆有生命力的不凡之作。
我们谈论经典,一般都是在书面著述方面来谈的。实际上,在现代文化生活领域,经典所适用的范围早已扩大到一切精神文化创造领域。就是说,文学、哲学、史学、科学有其经典之作,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门艺术及其他文化领域,也有各自的经典,像王羲之的书法、吴道子的绘画、贝多芬的交响乐、古希腊的雕塑、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
概括而言,所谓经典,就是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葆有充沛生命活力和显著影响力的杰出作品。也可以说,经典是天才的精神创造、是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精神的凝结与范本、是历史洪流磨洗挑选的杰作。
那么,经典对于我们究竟有何意义?或者说,它到底有什么用?我过去给同学们讲经典导读时,曾概括为四句话:(1)如沐春风。当我们接触到一部真正的经典杰作,就会有沐于二月春风之中的和煦之感。(2)如饮醇酿。真正会饮酒的人,宁喝一口地道茅台,不喝一瓶杂牌烂酒。经典杰作有如上好的甘醇佳酿,让人深深陶醉,久久回味。(3)如遇良师。经典之作对于求学之人而言,是最好的导师。其作用不可与那些只会对学生们破口大骂的“叫兽”同日而语。(4)如会知己。当读到一部我们所渴求的经典,往往会觉得像是与一位挚友久别重逢,你可以从容与其倾诉衷曲,它也会给你最好的抚慰、谏言与引导。
最近几年,我在给同学们讲经典的意义时,新增加了四句话:(1)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经典往往都是浓缩的精华。读到一本好书,胜过阅读十种百种普通书籍,至于那些平庸之作就更没法相比。阅读经典,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最好途径。(2)取法乎上,得乎其上。经典是阅读对象中的上上品,我们的阅读当然要取法乎上。常言道,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阅读经典就是取法乎上。如果你的悟性足够高,庶几能够“得乎上”。(3)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经典因其内涵的极其丰富与深刻,往往需要我们反复阅读。而且我们常常会觉得,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4)巨人肩膀,助我登攀。经典对于我们而言,有如伟岸的巨人。我们如果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疑会大大有助于攀登我们人生各阶段所遇到的高山峻岭。
其实,经典对于我们的意义并不总是那么虚无飘渺,它常?;褂幸恍┓浅J导实淖饔?。比如,很多升学考试,大部分的题目往往来自通识领域及各专业领域的经典。你如果接触经典比较少,就会很吃亏甚至闹出大笑话。举几个我亲历的例子。我在给研究生改试卷时就看到过这样的答案:有的同学不知道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而将之解释为“一种健康的品德”;不知道《艺概》是清代刘熙载的一部艺术理论经典著作,而解释为“大学中的一门课程‘艺术概论’的简称”;不知道《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早期的一篇重要文论著作,想当然地解释为“当代学者摩罗的一部论述诗歌的著作”;不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三大文艺批评家之一,给出的答案是:“一位俄国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出现这些错误,都是疏远美学、艺术理论中那些重要经典造成的。
我们在平日的写作、著述乃至平时讨论问题、会议发言等场合,也需要经典的滋养。如果你能够经常自然且恰如其分地“引经据典”,不只会增强你的学养与自信,让人觉得你博学儒雅,而且会大大增加你的文章与讲话的文采与说服力。毛泽东和习近平同志的文章与讲话,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的感染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特别擅长巧妙地引经据典,将某种深刻的思想观点十分生动地表达出来。
经典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运用,甚至在外交活动中也能够发挥意想不到、出奇制胜的作用。《左传》中便记载了不少春秋时期一些外交场合对《诗经》中某些经典语句的巧妙运用以及其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的实例。
经典的实际作用当然远不止这些方面。实际上,经典对于我们的意义,比之实际的功用,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涵养作用。这才是我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朱自清先生对于经典的作用说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彼谄洹毒涑L浮氛獠看ド豕愕男〔嶙拥摹靶颉敝性靡晃煌夤淌诘幕八担骸霸亩辆涞挠么?,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蹦切└髁煊蛑匾木洌绻忝唤哟ス?,那真是莫大的缺憾。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心峰 经典 艺术理论 学术讲演 文化涵养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