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李心峰:亲近经典
编者按:
全民阅读已经成为时代重要文化主题。在这一全民阅读的时代,怎样阅读,阅读什么,开始成为人们思考的重点。近年来,李心峰先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为艺术学研究生开设“艺术理论经典导读”课程,作为该课程导论的第一讲《亲近经典》,从艺术理论角度对上述问题作了有益探索。这种探索,在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具有普遍意义。同时,李心峰先生以《亲近经典》为主题,分别应邀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舞蹈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等高校作学术讲演,受到学生欢迎。现将讲演内容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李心峰
部分经典书籍
精彩阅读:
■究竟哪些才是最有价值的阅读对象?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与那些海量的凡庸之作相比,当然要选择经典!也可以说,恰恰是在今日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经典。
■经典对于我们的意义,比之实际的功用,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涵养作用。这才是我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世界读书日
“全民阅读”时代主题下阅读什么?
4月23日,我们迎来了第21个“世界读书日”。虽然“世界读书日”已诞生二十又一年,但我们过去对这个纪念日一直比较陌生。不过,这种情况近年来已有明显改观,今年更是在全国各地举办了许多大型主题活动,让这个节日愈益深入人心。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及设立的宗旨,可能还有很多人并不清楚。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它最早源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2年的一项倡议:呼吁各国采取积极措施“走向阅读社会”,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次大会正式做出决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今年则迎来了第21个“世界读书日”。
这个节日为何选择4·23?这源于西班牙的提议。首先,这一天是西班牙大文豪、《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的忌日;其次,在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加泰罗尼亚有一个传统大众节日“圣乔治节”,这也是西班牙的传统情人节。有一则美丽的传说——一位名叫乔治的勇士英勇屠龙救下公主,公主赠他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象征着知识与力量的图书。于是,每年到了这一天,女士们就会赠送丈夫或男友一本书,男士则回赠一枝玫瑰。我们的年轻人都知道男士为了表达爱情要送玫瑰,是不是忽略了女士要向爱人或男友赠送图书呢?除此之外,4·23还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等世界各国许多位重量级文学艺术大家的生日或忌日。西班牙的倡议得到世界各国广泛赞同。“世界读书日”的宗旨便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ぶ兜牟?。
这样一个宗旨崇高、意义不凡的“世界读书日”,我们一度对它还比较生疏。据有关资料,十年前,我国听说过世界读书日的人不到三分之一,而在这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里,了解其由来、涵义与宗旨的人不到五分之一。那时国内书香气息之淡薄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经过最近十年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这种情况已得到较为明显的改观。风气发生重大转变源自2010年3月,时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先生在当年两会期间提出“全民阅读促进法”提案。此后,每年均有代表提出“全民阅读”的建议和提案。到了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进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也已连续三年提倡“全民阅读”。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草案中被表述为“倡导全民阅读”这句话,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最后定稿时,吸收了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别委员们的提议,修改为“推动全民阅读”,明显加大了力度。在这个纲要中,全民阅读还成为“十三五”期间八大“重点文化工程”之一。这可谓是前几年“全民阅读”运动的升级版。总而言之,“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重要文化主题,并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决策与意志,甚至可以说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要的一环。
从2006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在我国大力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起,到今天已整整十年。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应该说,在今天,包括网络阅读、移动阅读在内的广义的阅读,已相当普及,覆盖率甚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全民阅读”的问题已不是那么突出,而在我看来,另一个问题正愈来愈突显在我们的面前。人们似乎都在通过各种渠道“阅读”,但是,我们究竟应该“阅读什么”,却是一个远而未决的问题。我们不妨扫视一下今日人们的阅读景观,映入眼帘更多的是快餐化、碎片化、浮浅化、图像化、娱乐化、低俗化、实用化的阅读,那种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如何形成?近年来,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始对此进行反思,并逐渐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我们的阅读一定要有所选择。怎么选择?选择什么?便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们发现,近年来有关“阅读经典”的话题成为讨论的一大热点。
也有人认为,现在是流行文化、快餐文化、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个不需要经典的时代。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涌来,知识在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我们拥有的资源,我们可获得的信息量,远非以往可同日而语。与此同时,我们今日正处身于网络媒介、移动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极其丰富,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十分快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谓进入了“知识超市”的时代,我们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途径获取知识,无异于进入一个巨型的知识超市各取所需,任由挑选??墒?,在这信息爆炸和知识超市的时代,要获得有用的知识果真像看起来那么方便且容易吗?
我们都知道,在信息学上有一个定律:信息量越大,单位信息的价值就越小,在其中选择有用的信息的难度也越大。因此,越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超市、快餐文化的时代,越是需要对阅读对象有所取舍、精挑细选,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去阅读。
那么,究竟哪些才是最有价值的阅读对象?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与那些海量的凡庸之作相比,当然要选择经典!也可以说,恰恰是在今日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经典。
实际上,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出现的“经典热”已经印证了上述观点。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改编;《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等被不断地重新解说阐释;一部部红色经典被一一重拍,等等。对于古典诗词,有叶嘉莹先生的解读,如《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人间词话〉七讲》等;也有安意如的解读,如《人生若只如初见》、《陌上花开缓缓归》、《当时只道是寻常》等。这些实例说明什么?不足以说明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需要经典吗?!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心峰 经典 艺术理论 学术讲演 文化涵养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