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那些著名大学的校训(三)
中国政法大学校训
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
中国政法大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迫切需要一批高级法律人才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着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法律系和政治学系、清华大学政治系、燕京大学法律系和政治系、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合并组建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曾亲笔题写了校名。北京政法学院成立后,以钱端升、雷洁琼、芮沐、王铁崖、费青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名家汇集执教,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法律人才,由此学校进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1960年,北京政法学院被国务院列为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文革”期间,北京政法学院停办,1978年开始复办。1983年,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在1992年建校40周年时,中国政法大学曾确立了“团结、勤奋、严谨、创新”的校训,这个校训反映了法大人团结拼搏的干劲、刻苦勤奋的学风、严格细致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法大师生投身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2001年,中国政法大学重新拟订校训,广泛征集法大师生的建议,最后确定采用“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新校训,并于2002年建校50周年校庆期间正式发布。新校训既是法大人对学校精神的进一步凝练,也是对现代法治精神认识的升华。
“厚德”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校训的四个词组中,“厚德”是居于首位的,这说明法大人把道德修养置于首要的突出位置,一个优秀的法大人在德行上必须要“以德为先、德行并重”,这突出了法大以德立校、以德立人、以德立学的人文宗旨。
“明法”出自《管子》中的《明法》篇,管子在《明法》篇中强调:“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诈伪”。这说明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对治国的重要性。中国政法大学把“明法”作为校训之一,它要求法大师生要以学法、知法、尊法、用法、守法为己任,以建设中国的现代法治为自己的时代使命,带头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守法的楷模。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明法”鲜明地体现了学校以法学为主的办学特色。
“格物”出自《礼记·大学》,“格物”意味着要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理性精神来探求事物的规律性。理性是法律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对于法大人而言,“格物”要求法大师生以理性思维和求实精神去为人为学。
“致公”出自《管子·形势解》中的“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实际上,“致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复强调的基本精神,孔子在《论语》中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忧虑,《礼记·礼运》中有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倡导。法律是以追求公平正义为基本目的的。对于法大人而言,“致公”的校训要求法大人要以追求公平正义为己任,在学校培养公平意识,在职业中公正执法。文/吕勇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校训 著名大学 中山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浙江大学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