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科技创新,做好科普工作具有基础性意义。而在科普工作中,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是核心内容。从当前我国科普作品的出版情况看,从国外引进的翻译类作品相对更受读者欢迎,我国本土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影响则较小,其水平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提升我国原创性科普作品的水平,成为做好科普工作、推进科技创新的一个紧要问题。
确立理想科普作品的基本标准
提升科普作品水平,首先需要确立一个基本标准,即什么样的科普作品才是理想的科普作品。通常而言,理想的科普作品要具有趣味性、可读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然而,要想同时达到这几条标准绝非易事。长期以来,人们总希望科普作品既通俗又准确。其实,科普作品的通俗与准确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有以严格的科学话语表达科学内容,从专业角度来说才是准确的;而以通俗的方式,例如以形象的比喻来表达科学内容,难免会影响其科学意义上的准确性。但是,我们又不能为了准确而不要通俗,这样会影响科普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科普阅读不是强制性的,科普作品如果不能吸引读者,即使科学性、准确性再强,公众也会望而却步,就达不到理想的科普效果。因此,在科普的意义上,我们只能定义一种区别于专业角度的准确性。达到这种准确性,首先应考虑普通受众的读解能力,再尽可能地贴近专业标准。理想的科普作品还需要有思想性,即具有人文关怀??破盏闹饕韵笫且话愎诙亲ㄒ等耸浚谛枰目蒲匮灿斜鹩诳蒲а芯空?。一些科普作品特别注重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普及,而忽视了与之相关的人文关怀。这既不能满足公众提升科学素养的实际需求,又影响了科普作品的可读性。
优化科普作品创作生产环境
在明确什么是理想科普作品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科普作品创作生产的环境进行反思。实际上,正是创作生产环境方面的原因,影响了我国原创性科普作品的水平和受公众欢迎的程度。
从职业方面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几乎没有职业科普作者。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科普创作是职业化的。虽然在科学家中也有少数擅长科普写作的人,但“科学作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科普创作的主力军。我国缺乏职业科普作者有多种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在科普作品的稿酬无法养家糊口而又几乎没有科普创作职位编制的情况下,自然也就难有职业科普作者。因此,提高我国原创性科普作品水平,需要创造更多条件促使更加市场化、职业化的科普创作群体出现。
从教育方面来说,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明确划分文理科界限,并且过于注重专业化教育,这不利于培养出在科学和人文两方面兼具良好素养的科普作者。目前,我国科普作者大多只具有自然科学教育背景,即使是知名专家、院士的一些科普作品,也缺乏人文精神的感召力,这样的作品自然难以打动读者心灵。因此,要着力培育一批兼具科学、人文教育背景的科普作家,打通科学和人文的教育壁垒。
从动力机制方面来说,目前我国科普创作的推动力量主要来自政府部门。这对于科普工作的统一管理、组织、资助固然有帮助,但也会对原创性科普作品的长远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例如,受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在推动科普创作时往往更注重成果的可量化程度和短期效果,而需要下大力气攻关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却长期被忽视,那些需要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公众的科普成果难以获得支持。长此以往,科普创作就会功利化、表面化、形式化。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还需要政府部门以长远眼光推动科普创作,切实提升原创性科普作品水平。
(作者为清华大学教授)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科技创新 科普工作


“星空之境”原创天文主题展举办
浙江嘉兴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浓雾袭城
第二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
日本出生的熊猫幼崽被命名为“香香”
中日联合举办中秋节活动促进旅游交流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将于28日解散众议院
欧盟与英国开启第四轮“脱欧”谈判
天安门广场国庆主题花篮正式亮相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