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假如我们不去整容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预测,中国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全球第三大整容国。2014年,中国外科医生给患者做了700万次“美容手术”,其中很多是女性。此外,中国想整容的人相对年轻,《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0%的年轻受访者想做整容手术。
为何整容的人,尤其是整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媒体分析的理由是,就职竞争激烈,需要年轻人从大众中脱颖而出,脱颖而出的条件之一便是容貌。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负担得起整形美容手术,同时整容在中国不再是禁忌。所有这些,促使更多的人去整容。
过去有些心理研究结果显示,整容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是非常漂亮和光彩照人了,但他们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漂亮,要锦上添花。心理医生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在脸上或在身体上划了一刀的人,必然也在心灵上刻下了一道重重的印痕。然而,今天由于涉及生存竞争,众多的人去整容未必就是心理问题,而是生存的需求,当然也不意味着整容就会在心灵上留下印痕,反而会庆幸由于自己整容,才会比他人捷足先登。
当整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能被人们普遍接受时,可能也是人的演化的一种选择,以貌取人的社会当然是世俗的,但未必就是需要指责的。因为,演化的力量或推动力,就是要让人们一代比一代更漂亮,这既是生存竞争的需求,也是遗传的必然。
一个比较新鲜的说法是,为何相貌美丽更受人关注,因为这是遗传和演化的结果。例如,有人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为什么鲜红嘴唇的女孩会显得比较漂亮,瓜子脸、大眼睛、白皮肤、大乳房、细腰、声如银铃等为何会让人感觉更好,就是因为遗传和演化的结果。
但是今天,以人工的手段来设计和产生美貌显然与自然演化有很大差别,人工的更快更直接,但不会嵌合进基因中。同时,人的天性总是不知足,甚至贪婪,因此,人们也总是对自己的相貌和其他一切都不会满意,于是,整容就会成为一种常态。而且,当整容可以被广泛接受时,人工设计婴儿更容易将人打造得更为完美,但未必会被社会接受。
英国《自然》杂志称,许多人担心“对生殖细胞的基因治疗也许会超出原先的范围,不只是消除会致死或让人严重虚弱的遗传性疾病,而是逐渐渗透到消除残疾和小毛病,甚至能够改变外在容貌,进行各种强化——最终导向‘定制婴儿’”。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自然演化和人工设计谁会在人类的生存中胜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整容 微整形 就职竞争


昆明文庙恢复性修建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完工
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亮相沈阳
云南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哺育成活7胞胎
法国总统说将于今年11月结束全国紧急状态
第29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白俄罗斯举行独立日阅兵
美方逮捕绑架中国访问学者的嫌疑人
欧盟为德国前总理科尔举行“欧盟葬礼”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