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六成“北漂”“死磕”北京所谓何故?
最烦恼
近七成“头痛”房价
北京积聚着各种优势资源,也积聚着烦恼。新京报对北漂者的调查中,近7成受访者因“房价高、房租贵”头痛;6成左右纠结于“北京交通太拥堵”“离父母太远”。
所有受访者基本以租房为主,其中月租房支出1000元至2000元最多,占总数的27.72%。不过与之相应的,受访留京人士的居住环境也不是很宽裕,有近三成住在30至60平方米公寓中的受访者,多数是与同事或朋友合租。
“我想在北京买房,但是动辄数百万,我哪拿得出来。”来自河南农村、在北京开预算公司的31岁总经理古先生在北京创业已有5年,但仍感觉“没有落地,一直在漂着”,原因是“买不起房产,只能租房。”
留北京
超八成“不后悔”坚守
在北京工作或生活遇到困难时,有过半数的受访者曾经“动摇”过,表示有过离开北京回老家的打算,另有35.64%的受访者承认,曾接到过父母或其他亲属“动员”自己回老家的电话。
此外,31.68%的受访者,在看到老家的同学生活条件等方面优于自己时,也曾有过是不是还要继续坚守下去的纠结。
对于未来是否还会继续留在北京,选择不会离开的受访者要高过会离开北京的受访者约7个百分点。
虽然在北京会遇到不少困难,但鲜有北漂人因在京工作而后悔。数据显示,86.14%受访者认为留在北京不后悔,只有近14%的受访者表示后悔“北漂”。
在京工作7年、仍租住在群租房的税先生说,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是自己的决定,“远离亲人,独身一人在北京生活,是挑战,也是难得的人生经历。”
■ 观点
逃离或坚守 “幸福”来决定
专家称留京以高生活成本为代价,性格积极乐观更适合坚守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葛玉好表示,北京等一线城市,之所以吸引年轻人,与其积聚的丰富的教育、文化、财经等资源密不可分。另外,大城市吸纳人才多,就业机会多,薪金高等特点,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不过葛玉好同时提醒,来京寻找机会的年轻人应该看到,在北京能挣到超过二三线城市收入的同时,所付出的成本也是水涨船高,除了要接受高房租、高 物价外,婚后孩子入学等这样的隐性成本问题,都需要纳入考虑范畴。除了物质层面,与父母亲人的分离,需付出一定的心理成本,而这种成本会因距离和时间的延 长而增加。“北漂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自己是否在北京工作。”
北京一家就业培训机构的人力资源总监、职业发展导师蒋玲称,是否选择在北京工作,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态度,个人性格,个人能力不无关系。一般而言,生活工作态度积极乐观,生性爱挑战,个人能力强的人更适合在北京发展;而一些追求安逸生活的人则最好在二三线生活。
“选择是否留在北京,还取决于所获得的幸福感。如果感觉很幸福,那不妨留在北京”,蒋玲举例称,有的北漂人物质生活匮乏,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丰富的精神生活同样让北漂人有很强的幸福感。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北京 受访者 北漂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