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游学市场火爆 孩子有何收获
又到暑假。不少家长发现,“朋友圈摄影大赛”较平时增加了一个新项目———晒孩子的游学照片。近年来,游学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假期活动的一股潮流,甚至成为不少家长眼中的假期“标配”。在家长看来,“旅游+教育”双结合的游学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日前对197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9%的受访家长为孩子购买过假期游学项目,88.9%的受访家长称,身边假期去游学的孩子变多了。其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游学项目的比例最高。
游学市场如此火爆,学生究竟从中收获了什么?游学活动又能否达到家长的预期?不妨来听听亲身参与者怎么说。
游学初体验:
有收获但不能指望改变
暑假还没到,家住上海的梁女士就开始陆续收到有关游学的广告推送。从英语强化夏令营到体操夏令营,从音乐剧夏令营到编程夏令营,从国内到国外,可谓“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找不到的。”“每年的假期都是这样,我们当家长的已经习以为常了?!绷号克?儿子今年刚上初中,之前觉得孩子太小,所以一直没让他参加这类活动,今年就想着要不也参与一下。
挑来选去之后,梁女士为儿子报名一个6月底去贵州肇兴的“扶贫助学夏令营”。这个夏令营主打的是:让城市的孩子到贫困山区去,看看那里的同龄人是怎么生活的。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认识,让孩子学会珍惜和感恩。整个活动行程一共6天,每人的费用为2900元。梁女士说,当初选中这个游学项目,是因为觉得儿子作为城市里的孩子,生活每天两点一线,而且家中一切以他为中心,他也不知其中疾苦。另外,在电视里看贫困山区,总觉得是隔靴搔痒,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希望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活动,增强孩子的责任感,提高他的学习热情。
“整个行程的活动还是安排得挺丰富的。”梁女士介绍,组织活动的机构会有专门的老师带孩子们体验买菜、制作芦笙笛和扎染、学习侗族话和民俗知识等项目。同时,根据这次夏令营的主题,还安排了城里孩子一对一或者二对一辅导山里孩子学习,以及和山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耙蛭怯蟹銎缎灾实穆?所以我们孩子还给山里孩子捐了一些钱和学习用品?!?/p>
6天的山村生活让城里的孩子颇感新奇。梁女士说,孩子回来后跟她说,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买菜、炒菜、下河捉鱼和锄地,而且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性,学会了社交,与人合作?!安还?从我的角度看,孩子虽然学到了一些东西,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赡茉谒肟改甘?能比较独立自主,但一回到家又和原来一样了?!绷号烤醯?这种游学活动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次条件“比较艰苦”的旅游?;疃呛苡幸庖宓?但作为家长,要放平心态,不能指望这种蜻蜓点水式体验实践能改变孩子什么,或者“学”到什么?!岸?虽然活动的价格不算高,但是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孩子回来咬了一身的包,还发高烧,家长心疼得很。”梁女士表示,以后应该不会再报名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游学经验谈:
不跟风,选择适合的,才会有收获
和国内的各种夏令营不同,说起游学,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各种出国体验。动辄4、5万元的英国、美国游学项目尽管价格不菲,却仍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
“我觉得这类的游学项目华而不实,基本上就是以玩为主,孩子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与其参加这种,还不如直接参加旅游团。”北京的乔女士是一个11岁女孩的妈妈。和很多家长一样,她也曾让孩子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出国游学。但是对于这种“游”大于“学”的活动,她并不满意。“那次是学校组织孩子们去新加坡,不到一周的游学活动就要1万多元。最关键的是,说的是游学,其实只有‘游’没有‘学’。只是安排了半天时间去当地的学校感受一下,剩下的日程都是在参观和游览。”乔女士觉得,这样的游学活动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后来学校再组织,她就不让女儿参加了。
在乔女士看来,真正的游学,应该是以学为主,这样才算名副其实。因此,去年暑假,她花2万元给孩子报名了一个设在菲律宾的语言学习活动,让孩子在纯英语的环境中,提高会话水平。乔女士介绍,在这个为期4周的游学活动中,孩子和在学校上课时一样,每天会有一对一的语言教学,晚上还有自习课,学校只有在周末才会带孩子出去玩。在学习结束时,学?;够峤锌际院筒馄?来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拔揖醯谜庋幕疃?才算得上真正的游学。虽然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比较枯燥,不如那些游览类的游学来得轻松,但是却能真正学到东西?!鼻桥克?孩子回来后跟她提到,自己交到了很多外国的小伙伴。因为大家彼此之间都用英语交流,所以自己的口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一个人出门在外,也学会了独立,提升了自理能力。
“今年暑假,我给孩子报了一个去敦煌的考古夏令营。价格不算高,但是活动请到的讲解人员非常专业,所以孩子觉得也挺有收获的?!鼻桥刻岬?现在社会上各种游学活动种类繁多,但家长们的选择大多非常盲目。加之一些跟风、攀比心理,导致大家往往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另外,由于一些游学活动是学校组织的,家长们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不让孩子参加,可最终钱没少花,效果却并不理想。
“游学”形式不重要学到东西才是关键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对于当下异常火爆的游学,79.3%的受访家长认为假期游学对孩子的成长有意义,其中11.0%的家长认为意义重大。同时,受访者又认为:只“游”不“学”,“游”多“学”少是游学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他问题还包括:实用性不强(55.4%),收费高、乱收费(51.8%),管理不规范、虚假宣传(48.3%)等。调查中,75.0%的受访家长感觉孩子假期游学的收获通常都低于家长预期,其中17.9%的人直言远低于预期。
由此可见,无论是第一次为孩子挑选游学项目的家长,还是有经验的家长,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各种游学活动来提升自己、增长见识。因此,如何提升游学活动的含金量,才是这一领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出国游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老师带队的游学团,行程安排会加入住校住家、当地学校课程等学习体验内容,主要由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等合作组织操作;另一种是旅行社组织的亲子团,由父母陪同子女出国,在常规的旅游产品基础上,特别增加名校深度游等内容。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对于参与者来说,都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公开推荐一些诚信度高、质量好的游学机构给家长们参考。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比如设置学生家长的意见反馈和举报渠道,让家长对游学机构进行评分。
另外,作为游学项目的“埋单者”,家长们也认为,应该让游学成为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开阔眼界的活动,而不是变成他们养成攀比、跟风习惯的方式。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游学 孩子 家长 活动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