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中国绘画之式微不在素描造型之累
这有如医道,当国人最初对西医的排斥、怀疑,到采用,证实了中国近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已是医道的新纪元。极高明的中医大师,无一例外承认并采用中西医相合而成硕果。徐悲鸿等艺术大师所采用同样的态度,以中庸之见完成了艺道新纪元。徐悲鸿“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之论点,也普遍被艺林所认同,这也能从他的作品中得以见证。然而当我们一代、二代、三代在遵循徐氏体系绘画思想践行的同时,中国画尤其人物画在不知不觉产生着式微,进而归结“素描”之害。这种简单的妄自菲薄的判断、推理,既暴露当代某些人文化的不自信,又暴露出他们的盲目、无知的武断。现代的交通、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就艺术家而言,对艺术走马观花式的考察蒙蔽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看不懂别人的前提也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前不久我和田黎明、赵建成先生在四川博物馆看了几幅徐悲鸿的作品,其严谨的造型体力得益于他的素描。但其笔墨内质的呈现却完全得益于他高超的书法,浑厚苍润的魏碑笔气,大气豪迈,严谨的造型以书法笔意完成。以稳(书法)、准(造型),狠(再书法)尽写物象之理、物象之魂。一变明清萎靡轻浮之风,前无古人,力开新象。所以,中国绘画之式微不在素描造型之累,先在书法式微之过失。书法的式微间接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绘画。另外,画家缺乏综合素质能力的具备,亦是其艺式微的关键所在。徐悲鸿先生曾有言:“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吾辈当思之,不可为区区沽名钓誉者所偏引。
选择有利于中国画学习的因素
徐悲鸿选择的是欧洲古典素描,气质典雅而朴素。他的素描轮廓善于用曲线表达结构,很有东方韵味。他画的马、狮子、猫等动物,有着扎实的素描写生能力和高超的书法功力,不然很难达到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他的中国画变革中除具严谨的造型,更重要的是借书法之意体现了中国精神。他用素描解决了古人没有解决的形的问题,用素描完成了中国绘画的当代性。把西方绘画的优秀元素巧妙地合于我们的笔墨中,进一步借融而达至化。
文能化己,文能化人,“化”字固然重要。文化自信是中国人固有的基因,包容是我们的胸怀,更是我们民族的大智慧。理清这些,探究素描与中国画的关系也就会变得轻松自然了。所以为艺者手里拿的无论是铅笔还是毛笔,画的是素描还是中国画都应具备文化上的自信,也就是我们固有的文化基因?;诖瞬拍茉傧种泄瘢拍芾斫馑孛栌胫泄墓叵?。所以,真正从艺者从来不怨天尤人,也从不偏见狭私。
说句实在的,苏式的素描我们学到位了吗?反思历史才能思考未来。欧式的素描我们学的是最好的吗?是教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的眼力?像丢勒、荷尔拜因、安格尔等大师的素描,他们都注重线性表达,跟中国画有不谋而合之处。我们教了多少?学了多少?为艺者应知行合一。
徐悲鸿那代人之所以能吸收融合得好,是因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理解比较深,是因为人比较强大。另外我们还要吸收学习丢勒、荷尔拜因等国外大师优秀经验。素描跟中国画之间的关联应该是相互补益的。我记得一位学者这样说过,中国人懂中国画的太少了,那么外国人看懂中国画的也就更微乎其微了。评判素描和中国画的关系,其基本前提应该是一位中国画家,严格地说应该是一位有成就的中国画家,并且还应对西方素描有过亲身的体验或深入的思考。“知而不言,言而不知”我们做不到,“知而言,不知不言”小孩子都能做到。素描成就了徐悲鸿、蒋兆和等这样的大师,我们有目共睹。而潘天寿、黄宾虹等大师,他们虽然没有画过素描,但不画不等于不理解。潘先生当年谈到素描,他是以中国的审美去探究理解的;黄宾虹先生的“知白守黑”,我想也可以说是对“素描”的理解。
中国画家如何画好素描
不管是拿铅笔还是拿毛笔,都必然具备中国绘画的内在品质。去年7月份,我随全国政协书画室组织的画家到内蒙古写生,因为我是花鸟画家,刚开始关注更多的还是花花草草。在草原上一直寻找花花草草中微观的东西。出于兴趣,拿起铅笔和几位人物画家画起来。由于多年对中国画的理解,写生的状态似乎一直在违背常态下的素描画法,我更多的是强调画面曲线的变化,把线条韵律放在首位,忽略了直线的表达。所以我在画的时候特别强调曲线。人物的鼻梁、鼻翼、上下嘴唇、耳朵,包括脸形都是在曲线中找变化,曲线在中国画中非常关键,这就是刚才谈到的韵律,曲线不易僵化,有利于表达节奏、内涵。如果线质出问题了,那我们表达的对象就有了问题。所以我在观察的时候始终以中国画家的眼光去审视对象,用中国画的实践经验去看对象。比如说素描中的调子,我在看对象的时候注重模特脸部调子的提炼。我记得小时候画素描,老师总说素描最后只有一处不着笔——高光,现在想可能是误导?有些调子我们作画时眼睛是不应该看到的,这是西方大师素描的一个精华之处,也是我们中国画家审美的一种表达,东西方在这一点上有一致性。高明的画家都是具有极强的概括和取舍,满脸只有高光处无笔痕,到处都是铅笔道子,这或许是低级素描吧?
所以在画画时,科学与艺术,我们必须一起把握,但关注度应有主次。不应简单地把西方的东西照搬过来,我们还是选择的借鉴。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编辑:杨岚
关键词:素描 中国画 中国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