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评委:全国第八届篆刻艺术展暴露了这些问题
本人身为评审委员兼学术观察团成员,参与自始至终的评审与观察活动,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信息。评审过程公正、无私,公允、合规,评审过程紧张而有序,结果基本圆满,可喜可贺。

开幕式现场
评审过程中的成功与成果按下不表。仅就一些值得研究的小问题,初步归纳如下:
从投稿的情况看,整体水平比较高,绝大多数作者是经过专门的篆刻艺术学习,有相当的专业水准??梢钥吹贸觯罅孔髌防醋愿鞔笤盒J榉ㄗ套ㄒ笛?,或院校书法篆刻专业毕业生,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篆刻培训班、各基层书法家协会相关培训班、著名篆刻家的个人培训班等公私培训机构,水准普遍较高。也有一部分属于传统的个人自习成才,或师承篆刻艺术家学习者。评委们普遍反映,新面孔多,老作者相对较少。

刘易思(浙江) 篆刻
释文 富贵于我如浮云(连款)
从风格观,大体也是工、 写两大类。写意又分大写意、小写意,略多于精工。从取法观,大致可看得出四类:其一,仿古,师法古玺?。黄涠?,师法明清以来流派篆刻,比如黄牧甫、西泠八家、王福厂、陈巨来等;其三,师法当代印人篆刻,或师从自己的篆刻老师,或当代篆刻名家,甚至近年获奖较多的作者以及培训班老师等;其四,并无师承,另辟蹊径。

陈刚(湖南) 篆刻
释文 事之成 必在敬
篆刻艺术具有书法属性,又不仅仅局限于书法,它既具有书法、古文字学的特性,又有印章刻制的技艺,有其独自的历史,是篆(书)与刻(制)的结合,集书法、文字印化、刻制等艺、技于一身的特有艺术门类。篆刻的“篆”源自篆书,但与篆书并不能等观,是印章化了的篆书,在此基础上刻制,因此书法之上才有篆刻。篆刻又分古代玺印与明清以来流派篆刻两大宗。明清以来文人参与其中,以印石代替青铜,变工匠制作为文人篆刻,而又取法古代玺印,所谓“印宗秦汉”,历史具有阶段性与复杂性。也正是因为其特殊性,对于篆刻艺术性的理解,也往往因人而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给展览的评审也带来了不确定的难度。每个评委都有个人的审美意识,因评委不同,所评审出的结果也可能完全不同。

冯立(河南) 篆刻
释文 业广惟勤
评委们认为,全国篆刻艺术展总体上代表了当今篆刻艺术高度,评审结果也揭示了篆刻艺术的发展方向。
命题要求
本次篆刻展的投稿作品要求之一是命题创作。命题内容有:业广惟勤、终始如一、不畏浮云遮望眼、一枝一叶总关情,四字、七字各选其一。这些古典名句的命题创作,有别于自由创作。评委们普遍认为,这些命题创作难度相当大。在实际评审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好完成这些命题创作而最终遭淘汰出局的印人大有人在。命题创作犹如体操比赛的规定动作,是必须完成的,而篆刻艺术又有其特殊性,方寸之间要调动一切书法艺术学、文字学、篆刻工艺等综合知识与能力来进行创作,其中因文字内容而变化万千。

施展(河北) 篆刻
释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这四个命题,多数作者选择了“终始如一”和“不畏浮云遮望眼”,毕竟,“一枝一叶总关情”因文中两个“一”字重复而较难处理,“业广惟勤”又因文字笔画相对均衡而难以变化。特别是对于写意类篆刻创作的作者,显得比精工一路篆刻创作的难度更大。为此,有评委提出,将来如果有命题创作,是否可以多一些指定内容供选择,比如十题选二,给出较大的选择自由度,尽量发挥作者们的创造力。

张泽南(吉林) 篆刻
释文 精行俭德
文字关
评选中发现最大的难题在文字关。从评选结果看,精工一路的篆刻作品入选比例较大,并不是精细的作品水准就优于写意类篆刻作品,而是精工一路的作品普遍以小篆为基础,小篆的字形因有《说文解字》可以依据,则篆书字形大多比较准确无误,错字率较少。写意类篆刻作品中,秦汉印类的文字错误率相对比较少,古玺类篆刻错字、误字率比较严重,不少作品篆刻水平较高,但因为有错字、误字,最终被淘汰,甚为可惜。金文、甲骨文等大篆可识别的总字数较少,很多字典类工具书中检索不到,因而需要作者懂得文字学常识,包括文字通假等问题,部分文字可能要依据小篆及文字字义来造字,是否合理、准确,很能反映出作者的古文字学基础。

李飞(安徽) 篆刻
释文 南阳晴云
还有一种情况,备用于检索的工具书是否准确,也可能直接影响到是否误用的问题?;褂幸恢窒窒?,就是网络检索,直接从网络中所见的近当代印人作品用例中选取,这也是造成错误的一个多发现象。网络所能检索到的用例,不说其篆刻艺术的水平程度,就其文字的准确性也不足以保证,其中包含不少错误用例,所以,不经过甄别,直接选取使用,往往可能出现错误。
凡此种种,一方面说明部分作者的文字学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市场上缺乏比较标准的篆刻工具书。也正是这个原因,评委们希望印人努力学习篆书,书印结合,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掌握好古文字字形。有评委建议,中国书协应组织篆刻、篆书、古文字等业内业外专家共同编纂篆书、篆刻标准工具书;同时,也建议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篆刻文字用例解析,以及常见文字错误等相关学术讲座,提高广大作者的文字学水平和选用文字能力。


王康(山西) 篆刻
释文 或取诸怀抱(连款)
作者人群
本届篆刻展投稿作者普遍较年轻,多数为院校在校学生、毕业生、培训机构学员,取法单调,自我风格并不明显。年轻作者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与创作中不断成长。相比之下,有一定知名度、水平较高的中老年篆刻家参与较少。
评委们普遍希望看到更多的老作者参加。作者年轻化本是件好事,但广大篆刻老作者,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的篆刻家参与少,某种意义上很难体现目前国内篆刻艺术的最高水准或者说很难反映目前篆刻艺术的真实状态。我们知道,除了评委外,国内各地都有比较突出的篆刻艺术家,他们的水平既可代表一方,又是全国当代篆刻艺术的代表。如何动员老作者们参与,恐怕不仅仅是篆刻艺术展的共通性问题。对此,评委们建议,特邀有代表性的篆刻家们参展,是目前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当然,还有一些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落实。

魏晓伟(湖北) 篆刻
释文 每临大事有静气
印屏制作及其他
印屏的制作,多数是作者自己题写名款,也有不少打印名款现象,不能反映出作者的篆书、书法水平。篆刻艺术非常特殊,是一项书法与刻制相结合的艺术门类,真正有成就的篆刻艺术家,必然是“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者。书法与篆刻是分不开的,如何在印屏上反映出作者的书法,特别是篆书能力、水准,值得中国书协相关部门重视。

赵立新(辽宁) 篆刻
释文 关外老汉印章
有评委提出,今后的篆刻艺术展览,是否可以考虑增加篆书创作项目?
印屏规定138厘米乘以35厘米、138厘米乘以53厘米两种尺寸,又规定6至12枚(含两方指定内容的作品),边款不少于4枚。这个规定,基本上属于篆刻展览的常见征稿要求。由于尺寸固定化,以至于印屏形式格式化。市场上有比较统一的格式化印屏出售,很多作品所用的印屏纸完全一样,或者是从同一商家购买,或者同一个老师授课所致,往往是上下贴砖拓纹饰,左右贴签条,多色搭配,有色纸张粘贴,凡此种种。既很难有个性化的发挥,又不能展现出作者的审美意识。有不少作品因此落榜。有评委建议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提出办法,尽力避免格式化贴图的泛滥。还有的评委指出,书法艺术通常只提交1件作品,篆刻艺术却要提交6枚以上,也就是6件以上作品,这样是否合理?

展览现场
印泥、边款钤拓等也存在一些问题。好的印泥,上佳钤拓,对于篆刻艺术的表现是增分的,而较差的印泥以及不佳的边款钤拓,必然减分。篆刻艺术其实并不仅仅是印屏艺术,还有篆刻实物,无论是石质、陶质,还是金属制作,目前篆刻艺术展还没有实物的评审,对作者创作的观察还存有一定难度。当今电脑技术发达,电脑刻制的作品,特别是精工一路,很难从印屏上做出判别。是否可以考虑将印屏与实物同时提交评选、同时展出,则也是篆刻展览今后的课题之一。即便评审初期不一定提交印石实物,审核时颇有查看实物的必要。
展览现场
篆刻艺术本身属于方寸世界,即便为了展览而不断地大型化,也不过七八厘米,相比展馆,依然是小尺幅作品。因此,展览方式,比如同时展出实物,展柜与墙面一体化,必将增加篆刻艺术展览的观赏性和学术性。凡此种种,都是今后篆刻艺术展的课题。
编辑:杨岚
关键词:篆刻 艺术 作者 评委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