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提示“勿需让座”让城市文明更可亲
满头银丝如雪,他斜挎着深绿色的布包,身姿笔挺地站在地铁车厢里,腰部挂着的LED小牌上,“勿需让座”四个字分外显眼……最近,大连老人刘增盛乘坐地铁时挂出“勿需让座”提示牌,引发了全国网友狂赞,被称为“硬核大爷”。(相关报道见A8版)
据报道,刘增盛老人今年76岁,每天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挂上这样的牌子,主要是怕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他说:“一个老年人,站在年轻人身前,他还得站起来让座……万一人家本身就累了或者不舒服,这不就尴尬了吗?”
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不愿增加他人负担,相比于近年来不时刷屏的“霸座男”“霸座女”丑闻,这位自尊、自强、自爱、爱人,时刻考虑他人感受的“硬核大爷”,道德境界上不知高出多少,十分令人感动、钦佩。
“霸座”闹剧受到舆论谴责和法律制裁,“勿需让座”事迹全网点赞,事实上为类似事件提供了法律与道德的镜鉴,厘清了一个生活常识,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票上车、凭票入座是基本要求;乘客让座是传统美德而非法律义务,对美德可以提倡,应予赞扬,但不宜强求,更不能胁迫。
乘客与公交、地铁公司形成客运合同法律关系,承运方收取票款的同时有义务提供优质服务,如提供宽敞、舒适的座位,并负责将乘客安全送达。乘客购票并检票上车后,得以享受愉悦旅程。
乘客之间并无客运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只是本着与人为善的人际交往原则而互相尊重、礼让。如果车位是对号入座的,可按票入座。否则,乘客们按常理应遵循先来后到的顺序,先到先坐,后到后坐。乘客间可以礼让座位,但“礼”是一种礼仪,出于礼貌和美德,且是自愿、相互的,谁也没有天生让座的义务,更没有“霸座”的强权。
乘客凭票入座是合法权利,他人不得剥夺。年轻乘客主动为老人、小孩或病人、孕妇等让座,是对自身权利的让渡,体现出公共道德和社会美德,而非法律义务。事实上,让座与否是乘客的自由和权利,不受干涉。和所有道德都靠自觉一样,公交、地铁上的礼让座位可以提倡,不应勉强。让,是一种值得颂扬的美德;不让,也不宜对之苛责,更不能强迫让座。
有的年轻人没有及时为老人让座,可能是累了困了或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也是“无心之过”,并非不懂礼让老人。对此要有所体谅,不能简单地从道德角度加以指责,甚至骂人、打人,那就涉嫌道德胁迫,乃至名誉侵权和人身伤害,触犯法律了。
尊重老人是传统美德,但“重人者,人重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对老人也是这样。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让座美德非关法律义务,不受道德胁迫,我们不能“把客气当成福气”,认为礼让座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如果有的人倚“弱”卖“弱”、倚老卖老,甚至为弱不善、为老不尊,作出伤害他人、触犯法律底线的事来,那就不但得不到他人尊重,还会承担法律责任。
像刘增盛这样的老人,在自强、自重的同时懂得尊人、爱人,体恤他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不易,在老有所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不给其他乘客增加负担,令人尊敬感佩。和主动让座他人一样,“勿需让座”也是一种美德,一种道德自觉,而这种自觉,无论是基于内心朴素道德的自发,还是基于权利义务法律意识的觉醒,都是一座城市文明法治的闪光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化建设进步发展不可或缺、必须倚仗的内在道德底蕴所在。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乘客 勿需让座 老人 道德 城市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