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让社会资本参与竞争 避免公共服务“政绩病”
7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依法依规加强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加强对PPP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核,通过实施方案审核的PPP项目,方可开展社会资本遴??;公开招标应作为遴选社会资本的主要方式;不得排斥、限制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
近两年,“PPP模式”在投资领域以及公共媒体中出现的非常频繁,然而,真正明白这一模式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人却并不多。PPP其实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指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政府依据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对价。
简单地说,这种模式的两大核心,就是竞争性方式与社会资本参与。在某种意义上,PPP模式就是公私合作。因此,如果有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排斥、限制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那便是将“公私合作”变成了“公公合作”,可以说从根本上颠覆了PPP模式的定义。这种做法,无疑是对PPP模式的异化与扭曲,令人啼笑皆非。
国家发改委之所以在文件中专门指出这一问题,当然事出有因。近两年来,在国家对PPP项目加强规范、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在具体的PPP项目实践过程中,银行、政府部门等对于各种社会资本一直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一些地方因为“过度谨慎”,确实出现了各种排斥、限制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情况,譬如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落地难、银行贷款难等等。与此相对应的是,国企尤其是央企参与的PPP项目很容易落地或获得银行融资,笔者也曾亲眼目睹这类事件发生。最终,所谓的PPP项目常常被异化为政府-国有企业合作模式。这种政府-国有企业合作的模式的问题你,不仅是将Private(私有)这个单词从PPP中删掉了这么简单,而是直接动摇了PPP模式的理论基础以及现实需要。
PPP模式的理论基础来自公共选择理论,将“理性人假设”从私人领域引入公共领域。该理论认为:政府官员的“经济人”特征,使得政府的决策更有利于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的利益,从而可能造成“政府失灵”的风险。在一些情况下,政府投资的部分“政绩工程”不仅经济效益很低,社会效益也不高,有些甚至没有效益。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产品在纯政府提供与纯市场提供之间,其实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混合提供方式,而这些方式将会更好地平衡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真正通过竞争方式选择社会资本的PPP项目,将有助于避免公共项目的“政绩工程”等弊病,有助于提升项目效率,这也是PPP模式的真正意义所在。
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PPP模式的存在意义仅仅局限于解决融资问题,在财政约束下避免额外负债。但是,PPP的核心意义并不止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而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市场价值投资理念、市场风险意识等,来提升公共产品的营运能力,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我们不难看出,社会资本是PPP模式实践中的生命力所在。这与当前国企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混改是一个道理,旨在提升效率。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PPP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还是社会实践来看,各地都不应排斥、限制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这是由PPP项目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致力于营造一种“国企、外企和私企一视同仁”的“竞争中性”环境,目的在于确保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外资企业平等竞争。排斥、限制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显然与我国当前的政策环境不符,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要求无疑是一个及时的纠偏,这不仅有助于PPP本身的健康持续发展,更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及营商环境的改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ppp 社会资本 项目 公共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