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腹部是心脏的第二个“家”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其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将血液养分输送到全身组织,以满足人体的生命活动。心脏作为最为重要的器官,平时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被由胸肋骨骨架构成的胸廓之“家”罩于其中,平素安然悠哉地节律跳动。但当这个“家”遭遇各种原因引发创伤—胸肋骨骨折,伴随胸廓完整性破坏,居于其内的心脏也可能失去跳动的活力,人们称之为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而使心脏恢复跳动的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传统方法胸外按压CPR成为主角??墒嵌杂凇凹摇敝魈褰峁贡黄苹档腃A而言,属胸外按压禁忌症。面对这种情形,如何实施心肺复苏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王立祥等开始了为心脏找第二个“家”的一系列研究。当时从朴素的CPR机制入手,如果说CA后实施胸外按压产生人工循环是基于“胸泵”效应,对于不能压胸的患者能否寻找他部发挥间接“胸泵”效应,腹部成为我们为心脏寻找第二个“家”的主要考量。
腹部一是有“血”:健康成年人的血液量大约占体重的8%,其中约80%参与血液循环,其余约20%贮存在肝、脾、肺和毛细血管等,全身循环血量的25%被分配到腹部内脏器官;二是有“气”:人体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后者主要是通过胸腹之间的膈肌活动参与而完成;三是有“压”:冠状动脉灌注压取决于主动脉舒张压,而腹主动脉加压反搏将提高冠脉灌注压;如此种种,为腹部心肺复苏奠定了基础。那么怎样最大化地发挥腹部这个“家”的作用呢?本世纪初,德美瑞转化了世界上第一台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为“胸路”不通走“腹路”CPR进行了创造性探索。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ctive abdominal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CPR,AACD-CPR)是通过对CA患者提拉与按压腹部改变腹内压力使膈肌上下移动,进而改变胸腔压力发挥“腹泵”和“胸泵”等多泵效应,达到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的目的。缘于实施传统的标准心肺复苏时受到胸外按压禁忌证限制,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约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甚而导致损伤肺、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CA患者高质量CPR的实施,影响了CA患者的CPR成功率,无疑AACD-CPR在心脏第二个“家”中为CA患者带来了“腹”音。
从国内外发表关于AACD-CPR的系列文章表明,AACD-CPR强化了胸外按压CPR 的每一个环节,为实现高质量CPR 奠定了基础。开放气道(airway,A):传统CPR 只清除了呼吸道口腔的异物,忽视了下呼吸道中痰液、血块等异物的阻塞。用AACD-CPR 为患者开放气道时,按压腹部使腹腔内压力上升致膈肌上移,增大胸腔内压力的同时,使气道压力瞬间加大,迅速产生较高的呼出流速排出气道和肺内储留的异物,产生海姆立克效应,帮助患者开通下呼吸道,配合清除口腔异物,畅通上下呼吸道。人工呼吸(breathing,B):胸外按压CPR在单人进行CPR 操作时,需按照更新的胸外按压与通气比30∶2进行操作,吹气时,停止按压将导致血流量骤减,无法兼顾血液充分氧合。用AACD-CPR 进行人工呼吸时,提拉与按压腹部促使膈肌上下移动,通过改变腹、胸腔内压力,促使肺部完成吸气与呼气动作,达到体外腹式呼吸的效应,以利于协助患者建立人工呼吸支持,充分提供氧合。同时,AACD-CPR规避了过度通气(CA 患者V/Q 所决定),亦可为继发性CA患者(呼吸肌麻痹)提供体外腹式呼吸支持。人工循环(circulation,C):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强调按压深度,易导致胸肋骨骨折,不能保证胸部按压时胸廓的充分回弹以及快速有力的按压,无法产生最佳的冠脉灌注压(CPP),使CPR 质量大打折扣。另外,STD-CPR直接按压胸部时无法进行锁骨下动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相关操作,由于实施时需要暂停胸外按压而影响CPR的质量。用AACD-CPR 进行人工循环时,胸腹联合提压进行复苏,提拉与按压腹部可驱使动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尤其是增加腹主动脉压的同时,提高了CPP(约60%),增加了心排血量,建立更有效的人工循环,配合传统CPR 中的人工循环支持,腹部操作对上身的穿刺、气管插管等其他相关操作影响较小,充分提供血容量并提高了协同配合效率。体外除颤(defibrillation,D):胸外按压需停止按压才能实施体外电除颤。用AACD-CPR 进行体外电除颤时则不需要停止按压,不影响腹部提压操作,充分为复苏赢得了宝贵时间。不难看出,AACD-CPR为心脏的第二个“家”贡献功不可没。
诚然,胸外按压CPR是按压胸部实现的,AACD-CPR是从腹外途径进行心肺复苏的方法之一,而开腹经膈肌下抬挤等是通过腹内途径实现的,无论胸部还是腹部CPR以CA患者获得最大生存率为要。胸部与腹部CPR联合应用古往今来备受关注,古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救自缢死中就谈到二者的应用问题: “徐徐抱解,不得断绳,上下安被卧之(平卧体位),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头后仰,开放气道),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连续胸外心脏按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伸展胸廓,助以呼吸)。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腹部按压),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复苏有效后,强调了不可中断按压)” 。表明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胸腹等并举的心肺复苏方法不可或缺大有作为。随着现代心肺复苏的多元发展,从生存链到生存环、从个体到群体、从一维到立体等心肺复苏理念的提出,尤其是腹部心肺复苏学的建立,为胸腹这一心脏共同拥有的“家园”注入活力。(王立祥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cpr 按压 腹部 心脏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