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永乐大典》的聚散离合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计22937卷(含目录与凡例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收书七八千种,保存了明永乐朝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被称为典籍渊薮、佚书宝库。1562年,嘉靖帝又命重录一部《永乐大典》,自此,大典遂有永乐正本和嘉靖副本之分。

正本在隆庆以后不知所踪,下落成谜;副本亦是命运多舛,屡遭劫难。目前,海内外存世仅400余册,不足原书的4%,令人扼腕叹息。
这部“合古今而集大成”的皇皇巨著,由于其珍贵的文献价值和不幸遭遇,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故事和待解之谜。
编修缘起、过程及嘉靖重录副本
明太祖朱元璋喜读杂书,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书庶吉士解缙上言:“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心经》者,窃谓甚非所宜也?!端翟贰烦鲇诹跸?,溺于妄诞,所取不经?!对细烦鲈跏?,抄缉秽芜,略无可采。陛下若喜其便于检阅,则愿集一二志士儒英,上虄唐虞夏商周孔之华奥,下及关闽濂洛之佳葩,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上接经史,岂非太平制作之一端也欤?”
明太祖称善,但由于解缙恃才傲物等原因,修书之事未能启动。1398年,朱元璋又命侍读唐愚士等人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然而当年闰五月即驾崩,修纂之事随之搁浅。
1403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意图以文治笼络人心,于是对解缙等说:“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六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p>
解缙等受命召集百余人,组成修书班子,于南京文渊阁设局开纂。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修成进上,赐名《文献大成》。但朱棣并不满意,认为收书不够,尤其是宫廷新入藏的图书未能收入,于是在永乐三年,又命姚广孝与解缙等重修,这次延揽四方文儒宿学达二三千人。
永乐五年(1407年)书成,姚广孝进呈《永乐大典表》,朱棣审阅后甚为满意,亲自撰序,正式定名《永乐大典》。永乐六年冬,清抄工作全部完成,计22937卷,11095册,大体10册一函套,分装1000余函。
《永乐大典》皆用明黄色丝绢包面,开本阔大,极具皇家富贵气象。纸张采用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主要原料的皮纸,“茧素灿如雪”,是书写的极佳用纸。全书正文用明代官用楷书“台阁体”抄写,书法秀丽工整,还配有大量插图,形象逼真。
《永乐大典》修成后,最初藏于南京文渊阁,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大典亦随之来京,先藏于左顺门北廊,后移至文楼??梢运狄恢鄙畈赜诮忻馗?,即使内阁重臣也无权翻阅。而明朝皇帝大多并未直接利用过此书,仅有弘治和嘉靖两位皇帝真正阅览过。
嘉靖帝崇信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案头常置大典若干册,便于随时寻求养生良方。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奉天门、华盖、谨身三大殿被烧毁,嘉靖帝担心殃及附近文楼贮藏的大典,一夜之中传谕三四次下令搬迁至古今通集库,使大典幸免于火海。
为防不测,嘉靖帝决定重录一部大典。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正式任命高拱、瞿景淳负责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重录工作直到嘉靖去世次年,即隆庆元年(1567年)才大功告成,共耗时5年,嘉靖副本与永乐正本在内容和外观上别无二致。副本一直收藏于皇史宬,直至清雍正年间开三礼书局,才搬迁至翰林院。
编辑:杨岚
关键词: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聚散离合 国家图书馆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狗腔怠⑿腥私煌ㄎシüゼ嵴?/ins>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