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正本消失副本流散 《永乐大典》600年风雨飘摇今何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 上官云)约3.7亿字,共计11095册,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现今存世却仅有400余册……它,就是大型类书《永乐大典》。

国家图书馆供图
《永乐大典》由明代才子解缙等人编纂而成,保存了中国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七八千种古籍。其12册原件正在北京展出。《永乐大典》600余年沧桑的历史,也正是中华典籍文化聚散流变、悲欢离合的缩影。
12册原件亮相,每一册都有故事
这几天,“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在北京亮相,迅速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
此次展览通过展出《永乐大典》原件12册,以及其他珍贵善本古籍、名家手稿和舆图等,勾勒出这部大典风雨飘摇的命运。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说,该展览是今年典籍博物馆的主题大展,12册原件,每一件背后都有故事。像卷3618、3519“门”字韵这一册,发现于1983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家中。
“发现时,书的‘天头地脚’已经被裁掉了,书用来夹鞋样、花样。幸而我们有‘敬惜字纸’的文化传统,有字的部分没有损坏?!毕衷谒灯鹄?,陈红彦仍是满脸庆幸。
展览中,一些看似与《永乐大典》没有关联的展品,其实背后也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编纂官解缙的作品,姚广孝的手稿,等等。

国家图书馆供图
曾有观众担心,这次展览后,何时能再看到《永乐大典》原件会是个未知数。不过,陈红彦表示,其他册次还会陆续跟大家见面。
初名《文献大成》,终成《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成书,还要追溯到600年前。1403年,永乐帝朱棣命令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宗旨如下:“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古代信息不发达,尤其学术类书籍,出版后极易失传。再要将它们集中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物力。
解缙很快完成了任务。永乐二年(1404)十一月即向皇帝呈送了初稿,名为《文献大成》。但永乐帝并不买账,认为此书“所纂尚多未备”,于永乐三年(1405)下令重修,设置总裁、副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
在这种“文化总动员”之下,朝野上下两千多人继续编书。总部设在文渊阁,由光禄寺负责送饭,锦衣卫负责保护人身安全。永乐五年(1407),第二稿完成。这一次,永乐帝很满意,赐名《永乐大典》。

国家图书馆供图
《永乐大典》开本高50厘米,宽约30厘米,使用洁白柔韧的皮纸。除将各个门类事物的首字用篆、隶、草体书写外,正文均为当时流行的台阁体。正文为墨色,引用书名文字为红色,断句和标声符号用红色小圆戳钤印。全书“朱墨灿然”,为写本中的精品。
这部书搜集了当时能看到的所有图书资料,按照《洪武正韵》,将相关内容的一句、一段或者整篇、整部书摘引抄录,共计3.7亿字,全部手工抄成。书内插图,亦是精美无比。
正本神秘消失,副本命途多舛
永乐六年(1408),《永乐大典》完成抄写,即为正本,藏于南京文渊阁。由于体量巨大,书成之后,永乐帝并没有翻阅过几次。此后的弘治皇帝和嘉靖皇帝对其颇为喜爱,尤其嘉靖帝,手边常备着一两册,成了“案头书”。
嘉靖三十六年(1557)宫中着了一把大火,给嘉靖皇帝提了醒。他命令大臣缮写《永乐大典》副本,“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以备不虞”。
参加人员同样阵容强大。当时选出誊录、绘画生员109人,每册结尾处要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的名字。

国家图书馆供图
嘉靖皇帝要求完全按照正本的版式、行款等进行誊写,而且要保证质量,稍有错误便需重抄。所以,《永乐大典》的正副本几乎一致。
耗时5年,副本重录终于完成。但也是从那时起,正本即下落不明,仿佛人间蒸发,甚至找不到任何损毁或有关去向的记录。只留如下几种猜测:
一是随嘉靖皇帝陪葬,二是毁于明末李自成起义的战火,三是毁于乾隆年间宫内大火,四是仍秘藏于皇史宬夹墙内??晌蘼勰闹炙捣ǎ侄疾惶闷鹜魄?。
副本虽然存世,却是命途多舛。它的流散,则可称为“国人之痛”。
抄录完成后,副本最初放置于皇史宬,后收于翰林院。这也为更多人能接触到《永乐大典》制造了机会。乾隆五十九年(1794),《永乐大典》副本已有千余册去向不明。
咸丰年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遭劫,《永乐大典》亦难逃厄运。清廷议和后,当时的北京外国使馆林立。翰林院官员监守自盗,“早间入院,带一包袱,包一棉马褂,约如《大典》二本大小,晚间出院,将马褂加穿于身,偷《永乐大典》二本”,洋人花10两白银便可买到一册。

国家图书馆供图
据统计,至光绪十二年(1886),翰林院的《永乐大典》仅存900余册。1900年,庚子国变中,翰林院被烧,副本多册被焚毁或窃取。据称,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由于《永乐大典》“块头”很大,被侵略者用来填平沟渠、构筑工事,甚至被当作上马石,也有说书着火后投入池中灭火被淹的。
清朝末年战火频仍,朝廷无力?;なS嗟摹队览执蟮洹?。它的流失,似乎已不可避免。
近代,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残本移交京师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前身),那时,数量仅为64册。
为何《永乐大典》是“辑佚的渊薮”?
由于屡遭劫难,目前,《永乐大典》已知存世有400余册,数量不足原书的4%。其中224册藏于国家图书馆,另有200余册流落海外。
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永乐大典》的重要性,因而也不理解搜寻它的重大意义?!队览执蟮洹酚幸桓龃潞?,叫“辑佚渊薮”,意思说它保存了明初以前大量重要文献,很多消失的典籍因此得以传世。

国家图书馆供图
比如《旧五代史》一度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直到编《四库全书》时,才从《永乐大典》中重新辑出,也才有了“二十四史”。
除此之外,《旧唐书》《宋会要辑编》《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后全部失传,直到清代时,方才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流传于世,还有宋本《水经注》《薛仁贵征辽事略》……类似的书,如果列成书单,会很长很长。
所以,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还早了300多年,是当之无愧的的珍本秘籍宝库。
著名文学家、收藏家郑振铎曾为搜寻《永乐大典》耗费巨大心血。他亦感叹,假如《永乐大典》全部保存到现在的话,我们对于中国古文学史的面貌便可以看得更完全。
大概也是因为寄托了太多的民族情感,尽管明知《永乐大典》正本下落已成悬案,仍有很多人愿意相信,它依然留存于世,静静地呆在某个地方,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时刻。(完)
编辑:秦云
关键词:正本消失 副本 永乐大典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