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揭开明代御窑空白期的面纱
原标题:揭开明代御窑“空白期”的面纱:故宫展正统、景泰、天顺瓷器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近日在北京故宫延禧宫东配殿开幕。这是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联合举办的又一个大型专题瓷器展,也是国内外首次举办以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为主题的展览。
该展览共展出215件(组)瓷器,其中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瓷器修复品共计138件(组),其中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珠山北麓出土的100件(组),旨在将最新考古成果和学术前沿展示给公众。

现场
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名闻天下,知名品种有永乐、宣德朝青花、祭蓝釉、鲜红釉瓷,成化朝斗彩瓷,弘治朝浇黄釉瓷,正德朝孔雀绿釉、素三彩瓷,嘉靖、隆庆、万历朝五彩瓷等,而对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认识则比较模糊。特别是由于此三朝御窑瓷器均不署正规年款,致使长期以来,人们并不认识这三朝御窑瓷器,称之为“空白期”或“黑暗期”。随着对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这三朝御窑瓷器的真实面貌被逐渐揭开。
自20世纪80年代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以来,迄今已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御窑瓷片标本。其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考古发现,有两次最为重要。第一次是1988年,在御窑遗址西墙、靠近东司岭巷一带发现了以青花云龙纹大缸残片为主要包含物的地层堆积。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文献记载判断,这些青花云龙纹大缸的烧造年代为正统时期。这是首次经考古确认的正统时期御窑瓷器遗存,改写了正统朝御窑已停止烧造的既往认识。
第二次是2014年,在御器厂内珠山北麓,发现了从明代宣德至清代的地层堆积,包括叠压在宣德地层之上、又被成化地层叠压的瓷片堆积层。该地层出土的瓷器均不署年款,从一部分瓷器具有宣德御窑瓷器风格、另一部分瓷器具有成化御窑瓷器特征看,其烧造年代应为正统至天顺时期。这次考古发现与1988年相比,出土瓷器数量更多、种类亦更丰富,这说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烧造非但不是空白,而且还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人们对“空白期”瓷器的认知,而且还将改写对传世品中一部分不署款的、原定为宣德或成化御窑瓷器的认识,能够充实、完善明代御窑从洪武至万历时期的生产链条,可谓学术意义重大。

青花云龙纹花盆(大型) 2014年珠山北麓出土
展览中有很多展品使人耳目一新。如:一组青花云龙纹大缸残片,修复后龙缸口径70多厘米,高80多厘米,形体之大,在明代绝无仅有。这种青花云龙纹大龙缸的出土,印证了相关文献记载。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北京宫殿刚刚落成一年,前朝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即遭雷火焚毁。直到19年后的正统五年(1440年)二月才开始重建,于正统六年九月完工。据《明史》记载,当时“命造九龙、九凤膳案诸器,既又造青龙白地花缸。王振以为有璺,遣锦衣指挥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钡笔泵煺庵智嗷ù罅资俏擞美葱钏然?,但因烧造难成,遂改用铜缸、铁缸。


出土的大型器物胎体残片
再如:2014年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出土的六件青花大花盆,外壁绘有云龙纹、海兽、麒麟等,体型硕大,颇有气势,即使在明代御窑瓷器烧造取得最高成就的永乐、宣德时期也未见有类似作品。另有同期出土的纹饰各异的青花大绣墩残片,在明代御窑瓷器中也堪称绝无仅有。青花绣墩座面上分别描绘双狮戏球、方胜飘带、松竹梅等纹饰。绣墩亦称凉凳,传世品中明代瓷绣墩多为正德、嘉靖、万历朝作品,正德朝以前的非常罕见。

青花双狮戏球图绣墩 2014年珠山北麓出土
展品中还有借自武汉博物馆的“天顺年置”铭青花云龙纹碗,此碗2007年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岭明代王室家族墓地。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均不署正规年款,这件青花碗出土信息明确,所署纪年款虽非正规年款,但仍可被视作天顺御窑瓷器断代的标准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天顺年置”铭青花云龙纹碗
本展览对于明代御窑瓷器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以往人们囿于考古资料限制,将一些不署年款的具有宣德、成化御窑瓷器风格的传世瓷器年代分别定为宣德、成化。今天,大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展出,对于重新认识这些御窑瓷器,提供了新的资料。
宣德、成化御窑瓷器
除考古发掘品外,故宫博物院还利用收藏明代御窑瓷器较为丰富的优势,展出一批宣德、成化朝御窑瓷器精品。因为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上承宣德,下启成化,所以在瓷器面貌上有承前启后之处。通过对比,观众可以领略到正统朝御窑瓷器风格明显带有宣德遗风,而正统到天顺朝的御窑瓷器风格又明显影响了成化瓷器。

矾红彩云龙纹匜 正统到天顺年间

白地绿彩双狮戏球图盘(残片) 正统到天顺年间
钧窑遗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最著名的窑场位于禹州旧城北门内的钧台、八卦洞附近。钧窑瓷器可分为两类:一类器形以碗、盘、洗、罐、瓶、炉、枕等日用品为主,轴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 这类产品的年代为金、元时期,陶瓷学界己基本达成共识。
另一类器形主要是各式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陈设类器,由于这类器物以花盆和花盆托为主,故又称“花器”。通体施玫瑰紫、海棠红、月白、天蓝等窑变釉,底部、 足内侧多刻划从“一”至“十”的汉写数目字。这类钧瓷即通常所说的“五大名窑”之——“钧窑”产品。有关陈设类钧瓷的烧造年代,陶瓷学界尚有争议,有“北宋说”、“金代说”、“元末明初说”、“明代说”等不同观点?!氨彼嗡怠笆敲髑逡岳词詹丶徒绲拇彻鄣?,后三种观点是20世纪初以来学者根据考古地层学、类型学和科 技检测等提出的新认识。

宣德时期 钧窑玫瑰紫釉盘

元到明初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永乐、宣德御窑瓷器烧造因集各地名窑技艺之大成,并博纳海外工艺品之所长,致使这一时期的御窑生产步入新的境界,尤以青花、甜白釉、鲜红袖、孔雀绿釉瓷等品种名重于世。

永乐年间 甜白釉玉壶春瓶
宣德时期,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窑场有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磁州窑四大窑场;天顺时期,龙泉窑仍承担烧造御用瓷器的任务;但到了成化时期,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却只有景德镇御窑。何以发生如此巨变?原因在于宣德至天顺时期景德镇御窑成功地烧造出高品质的白釉、铜红釉和仿龙泉青釉瓷器,成化时期,景德镇御窑瓷器胎薄釉润、精巧雅致,既有白釉、青花瓷等传统品种,又有仿龙泉青釉、仿官釉、仿哥釉瓷等品种,彩瓷品种——斗彩也臻于极盛。至此,景德镇成为唯一的御窑所在地。

成化斗彩海水云龙纹“天”字罐

成化款斗彩高士图杯

正统斗彩满池娇图碗
伊斯兰花纹的运用
伊斯兰纹饰,是指与西亚地区传统纹饰相似的装饰图案。与中国传统纹饰相比,伊斯兰纹饰多通过简单素材的组合、叠加形成繁密图案,体现出有规律的几何布局。
唐代扬州城址发现的青花瓷,是中国人以此类图案为装饰的最早例证。明代永乐、宣徳两朝御窑瓷器上不仅经常出现伊斯兰纹饰,甚至在器形上直接模仿西亚地区黄铜、玉器。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伊斯兰纹饰被应用于中国传统造型器物上, 纹饰亦有所变化。同时,正统到天顺时期还把宣德时期新出现的斗彩工艺、仿龙泉青釉工艺等发展成熟,并成功使用国产青料,奠定了成化时期使用本土青料描绘青花瓷器的辉煌。
至成化时期,伊斯兰纹饰与中国传统器形的融合己经完成,这种外来装饰日渐内化为御窑瓷器自身的特征。嘉靖、万历时期,御窑瓷器持续使用这种纹饰,明代嘉靖时期官修《江西省大志》一书所说的“回回花”即伊斯兰纹饰。

永乐青花阿拉伯文无当尊

宣德青花伊斯兰花纹卧足碗
编辑:杨岚
关键词:瓷器 御窑 正统 明代 明代御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