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现场头条书画现场头条
重阳时节谈诗画
登高自然是为了望远,或怀念亲人,或舒阔胸怀。前者有《诗经》句:“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焙笳咄小妒ぞ矶肪洌骸摆毂烁吒?,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庇纱丝杉?,重阳登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一种情感寄托。
又逢重阳佳节,特别选取与重阳登高相关的中国书画作品,以飨读者。
《盆菊幽赏图》明 沈周 长卷 纸本设色24.4×316.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 藏
重阳卧看登高侣
清代石涛有一幅王维诗意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是著名的重阳节诗,图则写山色充实,天高地远之貌。图中两人在屋中对坐,或饮酒,或品茶,则哪里来的登高之意?君不见山峦起伏,层层叠叠,乃至于远处青翠山峰直插云霄之上?君不见丛树以红叶、山峦多以赭石颜色点染,使画面整体色调充实温暖?是以石涛描写的登高实在是一种心态的充实和辽阔。
明代钱谷的《补沈周重阳酒兴诗图》,也是一副关于重阳节的作品。此图重在“望远”。近处写湖边景色,树丛茂密、秋水如镜,两人对坐屋中饮酒,秋雨萧瑟,尚有客来。水外山峦掩映在水云之中,起起伏伏,乃至于远处一点点青色山峰,若有若无,却自有一种清高出尘之意。
古人云:“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鼻『每梢晕送计皆吨沧鲆桓鲎⒂?。此图沈周为之题款曰:“重阳薄酒且沾唇,岁患难烦节物新。昨日未知今日雨,流年不恕老年人。篱花欠事无黄菊,江草多愁漫白苹。何待齐山始酬醉,小孙须辦拾头巾。”这是老人沈周的生活自述。
表面上是说人老无用,多愁善感,其实这是诗人的小把戏。事实上,生活于他,实在平淡而远,随兴随喜,甚至此诗所以存世,也是因为同饮之人觉得沈诗“辞近意浅”,出纸求录的缘故。

《补沈周重阳酒兴诗图》明 钱谷 立轴纸本设色158.7×4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请看沈周大概是同日写的一首诗,曰《九日无菊》:
今日九月九,无菊且饮酒。
明年九月九,有菊亦饮酒。
有花还问酒有无,有酒不论花无有。
好花难开好时节,好酒难逢好亲友。
一杯两杯长在手,六印何消金握斗。
三杯五杯不离口,万事莫谈瓶且守。
瓶云罄矣我即休,载欲谋之已无妇。
天应私我身独在,天不全人花乃后。
迟之眀日兴还存,紫蕋青苞得开否?
倘看烂漫即重阳,借酒东墙恼邻叟。
一个调皮活泼、平易近人的老诗人的形象油然而生。老人的自得其乐来自于平淡随喜的性情、辽阔从容的胸怀。这才是此图写平远之貌以贺重阳节至的原因吧?
此诗中的“齐山”典应该是引用了齐景公牛山坠泪的典故。齐景公登牛山见山河壮美,不舍而泣,晏子笑之,沈周显然也不赞同齐景公的矫情,他更嘉许的是对生活波折的波澜不惊、从容典雅。
“头巾”典故应该引申自《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重阳节至,大将军桓温率众龙山登高,饮酒赏菊吃九黄饼,参军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温戒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初不觉,良久如厕,命取还之。令孙盛作文嘲之,成,箸嘉坐。嘉还即答,四坐嗟叹?!编堤镜氖敲霞蔚牟呕??非也,嗟叹的是孟嘉的风度,从容自如、淡定典雅,宛若菊花绽放在深秋,不惧秋风飒飒,姿态优美大方,香气绕梁不绝。
编辑:杨岚
关键词:重阳 登高 菊花 重阳时节谈诗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