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冬病夏治成市民养生重点 医生:不是谁都适合
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各地以晴到多云为主,局地将出现42℃的极端高温天气
40℃高温继续 冬病夏治迎高峰
美丽的蓝天白云,把山城装扮得格外美丽。 上游新闻记者 刘力 摄
本报讯 (记者 石亨)昨日,重庆高温天气继续。受多日的连晴高温影响,医院内“高温病”(感冒发烧、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明显增多。
未来 多日气温超41℃
昨日上午8点50分,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气象局继续联合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随后,市气象台发布高温中暑二级预警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大街上人烟稀少。截至昨日下午5点,开州、主城、江津等7个区县气温超过40℃。其中,开州达到全市最高的41.8℃。
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各地仍旧以晴到多云为主,午后到夜间有分散雷阵雨,局地将出现42℃的极端高温天气,主城区最高气温在39℃-41℃。
高温疾病患者增加
昨日,记者从重庆市急救中心、新桥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获悉,进入7月份以来,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高温病”患者明显增多。
重医附一院心内科主任罗素新说,炎热天气下,人体体表血管不断扩张,血液集于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不足,冠心病人很容易突发病情。
专家提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慢性病病人,中暑几率高于常人,要注意补水,喝水量应比平常多1-2倍。此外,户外作业者、肥胖者、儿童及孕产妇,也易发生中暑。心脑血管病患者应避免过冷、过热,适当饮水及保证睡眠,才有利于病情恢复,防止疾病突发。
“冬病夏治”不是谁都适合
昨日,新桥医院、中医院,前来贴三伏贴的市民络绎不绝,“冬病夏治”成了不少市民的养生重点。
新桥医院中医疼痛科主任徐梓辉教授介绍,“三伏贴”是中医学的“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外用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增强体质,预防一些宿疾复发。
徐教授指出,一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两点是敷贴的最好时间。整个伏天进行敷贴效果都很不错。
不过,徐教授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三伏贴”,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婴幼儿、处于疾病急性发热期者应慎用或禁用。
贴敷“三伏贴”期间,患者要少吃冷饮,多喝水,注意休息,忌烟酒、辛辣和温燥的食物(羊肉、狗肉、桂圆、荔枝、肉桂、花椒等)。
他还提醒市民,不要轻易网购三伏贴,因为其在药物成分、药物组成等方面会有不同,存在副作用隐患。“贴敷时,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的不同加减穴位,每个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也不同,应选择到正规的医院贴敷?!?/p>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今天:各地晴间多云,午后到夜间局地有雷阵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24~42℃。主城,晴间多云,31~40℃。
明天:各地多云到晴,午后到夜间局地有雷阵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24~42℃。主城,多云间晴,31~39℃。
后天:偏南地区多云有雷阵雨,其余地区多云,午后有分散雷阵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24~41℃。主城,多云,午后有分散雷阵雨,31~38℃。
高温中暑预警上升为二级
市卫计委教你如何预防中暑
昨日上午10点,市卫计委、市气象局将“高温中暑三级预警”升级为“高温中暑二级预警”。同时,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市民做好高温中暑预防措施。
什么是中暑?
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暴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1. 出行躲避烈日。出门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在烈日下行走。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备好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时令蔬菜(生菜、黄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桃子、杏、西瓜、甜瓜等)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3. 保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中暑如何处理?
1. 早期处置:头晕、头痛、耳鸣、恶心、无力、口渴等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发现后首先应该使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
2. 对症治疗:体温升高者,用冷水擦身,以帮助散热;有头昏、恶心、呕吐和腹泻,可服用藿香正气丸;有呼吸循环衰竭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3. 重症处置:发现重症中暑,在进行紧急抢救后必须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特殊人群如何防治?
宝宝中暑
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沾凉水替宝宝擦拭降温,或放进有凉水(不是冷水)浴盆里帮助降温;每隔10到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尽快地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不要降得太低。假如体温又上升,再重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可以用电扇及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如果效果不佳,尽快向医院或专业人士求助。
两招预防:1.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尽量减少带宝宝外出,饮食宜清淡,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2.带宝宝参加野外活动、外出旅游或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不要让宝宝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
处理误区:过量饮用热水;过量进食;多吃冷食。
产妇中暑
炎热夏季,体弱的产妇很容易中暑。发现产妇中暑,首先要迅速采取降温措施,争取短时间内体温降至38℃左右,可用冰水(或井水)加酒精泡湿全身,在头部、腋部、大腿根部放冰袋,用风扇、室内洒凉水、放冰块降温,也可同时静脉点滴,补充体内丢失的液体,血压低者加用升压药物。避免产后中暑的关键在于预防,破除旧风俗习惯,注意居室通风,衣着适度,出汗多时多喝含盐饮料、吃西瓜等,保持尿液淡黄色,每昼夜尿量在3000毫升以上。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片等。
老人中暑
盛夏,家中老人最好有人陪伴,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家中要备足清凉饮料。注意膳食调理。夏季老人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人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度夏前请医生检查一次身体,及时治疗原发性和并发性疾症。平时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中暑的可能性。
夏季这样防中暑
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室内要有良好的通风
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因素
避免爆晒,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
充分饮用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
备人丹、十滴水、荷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多吃含钾的食物
石亨
编辑:赵彦
关键词:冬病夏治 养生 三伏贴 高温病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