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资讯收藏资讯
溯古融今说传拓
传拓文化的传承
清代是金石学的鼎盛时期,人才辈出,成果丰硕。清代学术研究的主流为“乾嘉学派”。而金石学因专注于古代器物的文字辨识、词义考证等研究,与“乾嘉学派”在研究主体上刚好汇流,甚至融为一体,两者互为助力,终将金石学推向了巅峰。
清代金石学研究空前繁荣,先后有《考工创物小记》《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捃古录金文》《缀遗斋彝器款识考识》《寰宇访碑录》《金石萃编》《古泉汇》《金石索》等书问世,均为卓有见地的金石学创获。至晚清,罗振玉和王国维集金石学之大成,马衡所著《中国金石学概要》,则对金石学作了较全面的总结。
学术的繁荣推进着传拓的发展,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许多古代金石器物的专项传拓,在清代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对青铜器、铜镜、兵符、砖瓦、封泥、钱币等单项的细分精拓。清末民初,金石学研究范围又将新发现的甲骨和简牍也囊括进来,而甲骨文的拓印对传拓技艺的要求更高,难度也更大,这也促使传拓的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单就传拓文化而言,清代是推动传拓从单纯技艺走向综合艺术的关键时期,先后出现了两位在传拓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六舟和尚和陈介祺。
释六舟,俗姓姚,名达受,浙江海宁人。早年出家于海宁白马庙。对诗书画印无不精通,尤擅传拓,堪称一绝。六舟在自撰年谱《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自序中,曾忆及早年访碑传拓的经历:“壮岁行脚所至,穷山邃谷之中,遇有摩崖必躬自拓之,或于鉴赏之家得见钟鼎彝器,亦必拓其全形?!贝舜λ怠巴仄淙巍?,即是六舟最拿手的绝技“全形拓”。
全形拓是指依照古器物的原形,拓出其立体的形貌。如果说此前的摹拓只能还原平面,颖拓则须借助毛笔“画”出原形,那么全形拓的出现,则意味着以传拓的方法,“拓”出器物的立体图形,这不啻是传拓技艺的一次“革命”。六舟或许并非全形拓的唯一发明者,但把全形拓发扬光大以致为金石学界所推重,则六舟堪称翘楚。
六舟的贡献在于,他是第一位将绘画引入全形拓的艺术家,其代表作就是传世名作《剔镫图》。所谓剔镫,即用细铁针或竹针,剔除铭文或纹饰上的铜锈。这幅作品分别拓出一件汉代雁足灯的侧面和倒置两个角度,妙处在于拓片底部又请画家陈庚精绘六舟小像,一作摩挲古器状,一作握针剔锈状,形象萌态可掬。由此,传拓从古至今主要为复制图文的传统功能,被拓展为主要表现艺术情貌,从复制到表现,传拓不再是一种单纯复制工具,而变身为一种主要供人欣赏的独特艺术品。这种无声的演变实自六舟起始。此外,六舟还拓制了许多古砖的全形,延请当时的名画家们添绘梅兰竹菊花卉草虫,使古物拓片与时令花鸟融为一体,并冠以一个富于诗意的名称“古砖花供”,开拓出风行后世的博古清供的一脉新风。
除了将传拓与绘画融合,六舟还有一项值得称道的贡献,就是创造出“八破图”的新形式?!鞍似仆肌痹ㄔ从诖辰趸叶鸦婊?。锦灰堆相传是元代画家钱选所创,又称“八破”“打翻字纸篓”,它将破碎不全的古旧书画、拓片、古书等文房雅物,通过复杂的重叠堆积关系来构成画面,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颇具现代三维视觉艺术的特点。而以传拓的方式来表现与锦灰堆相类的传统题材,无疑是六舟的一大创新。
继六舟而起的陈介祺,是清代集金石、传拓和收藏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坊人。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本可在京城做他的太平官,只因看不惯官场积弊,借母丧归家,再不出仕,从此潜心金石,痴迷收藏,广招能工巧匠,将自家收藏的数以万计的碑刻、造像、陶器、印章、铜镜、砖瓦等分门别类,精工细拓,使其簠斋成为一时无两的传拓重镇。稍晚的金石家叶昌炽曾在《语石》盛赞陈介祺,称其“拓法为古今第一”,“齐鲁之间,皆传其法。”
陈介祺对传拓文化的突出贡献在于,他不但亲力亲为直接参与拓工之事,而且以其丰厚的学养和经验,将传拓技艺上升为一门学问。他与老友潘祖荫经常以书信研讨传拓的专业问题,包括用纸用墨水分干湿墨色浓淡捶拓手法乃至?;て魑锏龋杂芯铰凼?。潘祖荫后来将这些书信中的核心内容汇编成书,即陈介祺的《传古别录》。这是传拓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性著作。单以这本薄薄的小书,陈介祺就足以成为传拓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金石学在20世纪初的巅峰时期,遇到了来自西方的强力冲击,开始走向衰落。“新学”之兴,将所有传统学术和技艺皆视为“旧学”,在百多年来持续不断的“破旧立新”风潮中,传拓就像许多传统文化一样,遭受了无情而彻底的打压和损毁。加之十年浩劫中,无数古物被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传拓事业一度处于人亡道衰的境地。直至改革开放之后,才慢慢恢复元气,出现了一批传拓技艺的传承人。在2012年国家图书馆举办的首次“中国传拓技艺展”上,展示了13位当代传拓艺术名家的作品。这固然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大事和好事,但同时也令人感到忧心,泱泱文明古国,千年传拓文化,只有区区十几位传承人实在是人数太少,势单力孤。普及和弘扬古老的传拓文化,任重而道远。
传拓文化,一方面要传承,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和创新,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在推动传拓文化走向新时代,让古老的传拓文化与现代文明接轨、与现代生活相融等方面,目前已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端倪。在当下的书画展览中,不时可见传拓作品的身影,在很多艺术家的作品里,拓片已成新的构成要素。单讲传拓艺术本身,近年来也凸显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尝试,譬如河南李仁清的高浮雕造像全形拓、山东淄博张洪雷的“太湖石拓”和广东深圳李瑾的“我拓我家”。李仁清在全形拓的基础上,将以往很难表现的高浮雕物体以创造性的拼贴方式得以实现,张洪雷则将全形拓的题材引向大自然,以天然太湖石为主角,创作出一批明暗凹凸、光影分明的传拓作品,引得众多书画名家为其题跋,令传拓艺术别开生面;李瑾则将传拓的触角伸向普通家庭,从而突破了过往传拓技艺大多局限于皇宫秘府、文博内苑以及非富即贵的收藏密室等藩篱,直接迈进了当下生活,她把自家的梳子勺子凳子柜子等,凡是有花纹有美感的器物都拓出来,请朋友题跋供众人观赏,其《我拓我家》系列展览已在全国五城市举办了7次,受到普遍欢迎。2015年还因其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高度融合而入选《东方视觉·华人艺术大展》,在联合国总部大厦展出。这些颇具新意的做法和玩法,无疑为古老的传拓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编辑:杨岚
关键词:传拓 技艺 拓本 金石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