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苏轼画竹五法

马湘兰 兰竹卷
在苏轼看来,败笔于竹下的画家们总是纠结于对竹竿、枝、节、叶等局部的剖析和打磨,而疏忽了对竹整体观感的把握,以致陷入了技术理性,使画作技巧有余而精神不足,所谓“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而文同(宋代)画竹之所以丰神飘洒,则在于他“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羅聘 筤谷图幅
01怎样画竹竿
竹竿有老嫩、长短、斜正、浓淡、前后之别,一般画竹竿多用中锋笔法,行笔要平直,要自然圆正,墨色要均匀,不能重笔,笔意贯穿,上下相承。
画竹先画竿,竿上生枝,然后画叶,画竿起笔由下而上,也可由上而下,由粗渐细,中间节长,根、梢宜短。每画一棵竹竿要气韵贯通,浓墨淡墨都可,若画数枝竹竿,就要注意竹竿的粗、细、浓、淡、虚、实及层次的变化。
画两棵以上的竹竿不能平行,节不可相对,数节不能成一横线与弧线。除雨竹、风竹、雪竹之竿外,一般弯节不弯竹。竹竿的交叉布局十分重要,三竿不可交叉在一个点上,要忌“鼓架”形状,多竿不可平行排列。

王翚,杨晋,徐玫合作 梅竹寒禽轴
02画竹节法
在画竹竿墨半干时要用浓墨勾节,墨过湿点节会模糊不清,失去精神;干后则点节不能与墨竿相合,就显得竿枯死板。一般点节多用,“Z”字形横弧线,由左向右画,用“气”字形、“蛙螂眼”形的两点,由左向右,三种方法皆可运用,在一幅画中的竹节只能用一种方法,多了反而零乱。
下笔要顿、挫一点而过,如书法中之回锋。点竹节不能太粗、太大、太细、太宽,否则感觉呆板?;窀土艚诖瞻撞灰颂笥胩。笊舷峦呀?太小添节困难。一般规律是,粗竹竿节小,细竹竿节大,当然也有因竹子品种不同而例外的。

原济 六君子图幅
03画竹枝法
画竹枝在一幅画的构图上,很起作用。落笔前要考虑从哪一竿、哪一节开始向什么方向生枝,画枝不要只在竿的一边,要在竿的两边平均生枝,枝要分前后、左右、长短、疏密、浓淡。
画枝的顺序是先由里向外画,然后再用顺逆往来的笔法画小枝。竿上生枝多少按画中需要去画,一般叶密,多画些枝,叶疏可少画;但也有表现凋零状态时其竿和枝繁而叶疏的。
画枝如有交叉不美、疏密不当、用笔不好的情况,在画叶子时覆盖补救。用笔要用中锋,和写草书差不多,以刚柔相济比较结实的线条写出,以达到流畅有力,表现出完美枝条的长势。

項聖謨 山水兰竹册
04画竹叶法
各类竹的品种不同,叶的多少、宽窄、大小、长短、肥瘦、曲直各有所异。这些叶组从不同角度看上去因为有透视关系,便有“个”字、“介”字、“分”字、“重人”、“鱼尾”、“惊鸦”、“手掌”、“女”字等不同形状。
画叶的功夫在于用笔用墨和几组叶的安排上,一幅画中,竹叶安排要有多、少、疏、密几组不同的组成部分,如果竹叶组织得好,只用一种画叶法也能画出很生动的画来。
前人论画竹叶有许多经验,如“肥不似桃,瘦不似柳”即是指竹叶的造型而言。画墨竹叶也叫写叶,画法如写字,除少数风翻叶梢之外,都是一笔一片竹叶,千万不可复笔描摹。
画竹叶和枝竿一样执笔,要提笔挥写而成。一般用中锋,起笔要藏锋。从叶柄向叶梢画去,实按虚起一抹而过,收笔最好带有回锋意味,切不可散开笔锋信笔刷出,否则飘浮无力。画竹叶用墨要比枝竿浓些,墨竹最黑的部分是叶子。

夏昶 墨竹图
05画竹笋法
一幅墨竹画,竹根部添以竹笋,不但画幅有蓬勃的生机,且构图上可调整画面,增加层次感又有变化。
画墨笋用笔尖蘸少量的墨,自竹笋尖部上下左右相错拖笔画出,收笔要虚,后以重墨,竹笋尖部画捧叶,要左右错落,再以重墨点些斑点以表现竹笋包皮的斑点?;醒丈袼袷?,可先蘸褚石后笔尖再蘸墨和花青色,方法同画墨竹相同。
为了好看,用几笔竹叶与细草穿插其间,与笋形成掩映关系,又能补救释叶均匀分布的毛病,添叶与草要适可而止,宜少不宜多,否则就无生气。

玉梅女史 双钩竹图轴
编辑:杨岚
关键词:竹竿 竹叶 画竹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狗腔?、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