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于殿利:用出版涵养国家文化自信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表明,文化强国的先行基础是打造出版强国,而文化自信是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更是出版实现其强国价值的关键。
任何一个国家的出版都以保存、弘扬和传播自己民族或本土文化为核心。如果没有文化自信,出版活动便无从谈起,自然也谈不到建设一个出版强国,更无法实现用出版来涵养充满文化自信的国民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图书出版是文化创新和文化积累的过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决定着中国出版的未来走向。我认为,出版人的文化自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不妄自菲薄,不崇洋媚外
用中国出版进一步弘扬中国文化,是当前我们建设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所面临的双重任务。
以汉语语言文化为核心,包括方言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知识体系,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认知和智慧。中华民族独特的知识体系、认知智慧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现代社会形成过程中,在一次次风涛荡激中,成功地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化解近代以来中华文化沦为殖民文化的?;M?中华文化以中华民族迅速发展、日益强大的势头和时机,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魅力与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中国区别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文化方式,走自主发展之路,自主创新之路,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更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现代文明的独特贡献。主题出版是中国出版最重要的资源,做好主题出版是挖掘中国文化资源,探究中国智慧,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所在。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而进行的出版活动应该成为中国国家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贡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智慧的重要内容。主题出版需要学术化,只有学术化,才能保证主题出版的学理性,才能使其成为人类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世界认可和接受;主题出版也需要市场化,只有市场化,才能保证其活力和持久性;而大众化才能保证主题出版具有广泛性和影响力。
中华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无论是四大发明还是古丝绸之路,都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名留青史。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在当今全球互通的新的历史时期,更有条件和理由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因此,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是中国出版面临的又一个重要时代使命。
近几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大方向指引下,中国图书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加快“走出去”步伐,取得显著成果。以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多语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轨?!泄膊澄裁茨堋返任淼闹泄厣缁嶂饕逦幕际?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80个语种的《汉语图解词典》为代表的语言工具书都产生重要影响。
不妄自尊大,不盲目排外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已经反复证明,凡是我们勇于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时候,我们就会无比强大,我们就会成为世界性的国家。这是由文化的特性决定的。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恰恰在于其开放性和交往性,任何封闭的文化都会因吸收不到更多的营养,感受不到更多的压力和竞争,而逐渐丧失活力与动力。
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现代社会形成过程中,外来先进的文化产生过重要作用,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来自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即德先生和赛先生对摧毁旧的封建思想和落后的封建制度,起到瓦解其存在和统治基础的作用。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使现代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得以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并逐步惠及普通大众。现代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建立,使中国传统学术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从根本上对传统文化起到强筋壮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说,经过十月革命后传到中国,结出人类现代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举世瞩目成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更为丰硕成果,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人民生活提供坚实可靠的保证,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学界和政界广泛研究,中华文化正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
在全球融通大环境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维下,封闭的文化将使自己与世隔绝,自然无法在情感上与世界联通;而具有侵略性的文化会给世界造成新的不安定,必将受到一致排斥。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要警醒并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骄傲自大情绪的滋生,确保我们的文化建设行驶在正确轨道上。为此,中国出版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责任重大??判院桶菪圆唤鍪俏幕孕诺闹匾曛?更是强大中国出版的重要法宝。
展现多样性,追求“公约数”
人类历史是由人类共同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的结果。而每个民族和国家在共同创造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过程中,都贡献了各自独特的智慧。倡导和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态度。胸怀是认可、尊重和赞赏;态度是客观、理性和科学。无论是胸怀还是态度,都体现出一种自信,一种文化自信。这样的自信会让出版的内容更丰富,丰富的内容会让中国出版更富有魅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倡导和展现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现代文明发展到多元时代的必然结果。虽然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但殖民时代存在的文化统治与被统治、主宰与被主宰和依附与依赖等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标志着文化独立与尊重的平等交流和平等对话已成为新时代的呼声。倡导和反映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符合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中国理应为此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出版理应成为中国文化贡献的主力军。这个任务完成的好与否,也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成为出版强国,能否成为具有文化标志和文化感召力的文化强国。
倡导和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有的逻辑和思维。人类是依靠相互之间传递知识、共同积累知识才在地球上谋得生存的空间,并依靠知识和文化跃升为万物之灵的。可以说,知识和文化是把不同的人群联系在一起的天然纽带,知识共创、共享与文化共存、共荣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人类必须具有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意识,知识与文化就是这个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和基础。另一方面,人类的现代文明史和文化交流史表明,文明与文化既是人类交流和交往的需要,但在交流和交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对立甚至交锋的一面。从命运共同体的观点出发,出版必须本着尊重差异的原则,避免对立和交锋的局面出现,追求人类共识的最大“公约数”,让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得到充分交流的机会,更大程度地展现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于殿利)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文化 出版 人类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