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我国物流企业加速布局国际市场 出海并购迎多重利好
我国物流企业加速布局国际市场
国内电商增速逐年放缓 出海并购迎多重利好
中国快递物流第一起跨境并购案尘埃落定。圆通速递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子公司圆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通国际控股”)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先达国际物流控股有限公司出售各方办理了相关股权交割手续。交割完成后,圆通速递通过圆通国际控股持有先达国际61.75%的股份,实现对先达国际的控股。
记者了解到,除圆通速递以外,此前已经有多家物流企业加速布局国际市场。业内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电商增速逐年放缓,跨境电商则在迅猛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也为我国物流企业加速出海、融入全球供应链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加速出海融入全球供应链
事实上,圆通速递并非首家在海外布局的物流企业。记者注意到,目前,“四通一达”(即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五家民营快递公司的合称)等国内物流公司陆续抢滩海外市场,加快海外布局。顺丰控股今年9月底发布公告称,与美国联合包裹成立合资公司的事项已获监管审批。阿里旗下菜鸟网络近日也宣布,已经与阿联酋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签署包机协议。
不少专家在采访中表示,物流企业加速出海有利于融入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对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做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在3年内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
尤值一提的是,《意见》提出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利于打造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是引领全球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为此确定的六大任务之一就是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努力构建全球供应链。
物流企业同样瞄准了新语境下的发展契机。譬如,对于此次并购,圆通速递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喻渭蛟表示,双方合作,不仅有利于公司拓展全球网络覆盖面、提升国际业务竞争先发优势,也有利于加强国际业务人才梯队建设,打造最具性价比的跨境物流全链路产品与服务,为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和供应链集成商奠定坚实基础。
“全球供应链就是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等,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同时加快海外分销和服务网络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而实现全球性的联动。此次圆通对于先达的并购实际上就是来源于供应链创新的思路。”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说。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员赵剑波认为,实施跨国收购,能够克服海外市场的进入壁垒,加快海外市场的进入速度,重构快递企业的竞争范围。圆通通过收购先达,获得其遍布全球的网络布局、干线运输能力和关务能力,当然还有经验丰富的海外运营团队。以此为基础,圆通能够快速建立国际化发展的网络基础,在海外物流和快递市场建立竞争优势。
“事实上,除了快递物流之外,从运输角度来看,中远海运、海航等企业此前已经在全球海运市场和航空市场展开一系列国际并购,全面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特别是海航的海外并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流领域,还广泛涉及到房地产、酒店、金融、科技等,在多方面持续增强竞争力?!绷醮蟪稍诮邮堋毒貌慰急ā芳钦卟煞檬北硎尽?/p>
国内电商增速放缓跨境电商潜力巨大
不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快递物流企业加速出海与跨境电商的巨大市场潜力不无关系。
在专家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我国物流业的海外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尤其是跨境电商的异军突起,促使与之配套的跨境物流成为物流业境外投资热点。跨境物流是发展跨境电商的核心支撑,“海外仓”、“最后一公里”快递服务、“跨境集运”等模式的发展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海外布局新契机。
赵剑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快递企业有个明显特征,就是依附于电商企业的发展。当前,国内电商增速放缓,跨境电商潜力仍然巨大。为此,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快递企业开始布局海外。
一方面,一直高速增长的国内电商近年来增速开始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上零售额5.16万亿元,同比增长26.2%。从2014年的49.7%,到2015年的33.3%,这三年电商增速一路下滑。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的潜力仍然有待开发。研究报告显示,近5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复合增幅高达60.53%,2016年交易额更是达到3055亿元,同比增长48.0%,且依然维持高增速,随之也将带动国际快件的增长?!?016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约37.6%;中国跨境电商零售交易额将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幅约37%。
而当前阻碍跨境电商爆发的正是国际物流服务能力。根据行业统计,国际物流占跨境电商成本比例高达15%—20%。
“整体来看,与跨国快递企业相比,我国快递企业还缺乏覆盖全球网络的服务能力。要想加快发达国家及重点城市网络的覆盖面,跨国并购是较为快捷的途径,此次圆通收购先达,是典型的基于渠道和网络资源的跨国并购案例?!闭越2ㄋ?。
喻渭蛟在多个场合曾公开表示,“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中国快递物流企业走出去,“中国制造”也需要和“中国服务”协同走出去。中国的电商平台要“买全球”“卖全球”需要中国快递企业同步“运全球”“送全球”。
仍需正视“走出去”风险 探索新型运营模式
专家表示,随着圆通成功并购先达所形成的“示范效应”,快递企业的跨国并购案例将会不断增多。但跨境并非易事,物流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要正视其中的风险。
“国内物流企业加速抢滩国际市场,同样是把双刃剑。随着中国新经济的不断崛起,我们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这有利于我们通过市场来培育和推动企业向外迈步,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体系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并分享到各种国际资源?!绷醮蟪伤怠?/p>
不过刘大成也指出,一旦我国快递物流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除了要正面迎击亚马逊、DHL、UPS等国际竞争对手,首先面临的就是整个运营模式的改变。其一,以“快递小哥”为代表的劳动力红利将会消失,转而将面临海外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其二,海外消费者很多居住在郊外,而且居住相对分散,如何在快递过程中降低成本成为一大挑战。
赵剑波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国内快递企业的成长以及业务模式的形成有着先天不足,或者说本土化印记较为明显。相对于其他行业企业,快递企业的海外经营不但面临着业务模式的复制风险,还面临着资金、人才约束,以及社会法律、文化差异、工会劳资关系等风险。尤其在人才方面,历来是制约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短板。国内一些比较成功的跨国技术并购案例,往往都会采取“独立经营”的模式,尽量减少管理干预和大规模业务整合。由于跨国经营人才的匮乏,会对快递业务的跨国整合形成制约。
赵剑波指出,控制跨国并购的风险,需要把握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和气生财”。在并购前期,尽量建立起与并购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良好人际关系,以及与并购资本市场的良好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并购过程中不必要的摩擦,以及有助于实施尽职调查,规避相关的社会法律风险。
二是避免“指手画脚”。被并购企业之所以希望于中国企业合作,相信也是看好跨境电商发展所带来的“中国机会”。但是,企业成长的历史和环境不同,并购企业应尊重被并购企业管理团队,不要拿中国经验去指责或批评对方。
三是推进市场协同??斓萜笠悼绻⒐旱闹饕康谋闶鞘谐」婺?因此并购后尽快打通两家企业的信息系统,在短期内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整合,形成国内外市场的协同效应。
而在刘大成看来,我国物流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否真正走得好走得快,并打造在全球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必要的探索。目前时机已经比较成熟。我国不少建设领域或者电力领域的公司都已经纷纷在海外布局,物流企业作为全球产业链的承接走出去难能可贵。虽然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随着政策利好的不断释放,以及走出去过程中经验的不断积累,这些风险也有望得到更好的化解。(记者 班娟娟)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企业 物流 快递 电商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2018澳门光影节——时光澳游”开幕
阿联酋庆祝国庆日
壮族山歌进校园
邯郸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