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双11”快件量或逾5亿 民营快递价格战“杀红眼”
编者按: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双十一”期间快件业务量要比去年增长五成,达到5亿件。激增的包裹数量未能给快递业带来丰厚利润。经过数年带有“野蛮生长”特色的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快递业正面临低价恶性竞争损伤行业肌体、国际化程度缓慢前行、重服务消费轻嵌入生产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货车限制进城”“客车不能改装”“禁摩限电”等政策原因,“灰色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始终笼罩着整个行业。《经济参考报》将于今明两日推出“快递困局”上下篇,剖析快递业“成长的烦恼”,敬请关注。
“双十一”期间势必大幅“飘红”的揽件量,对快递公司来说却如同烫手山芋?;叵肫鹑ツ甑?ldquo;双十一”,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无奈地说:“电商一天的进账,可能抵得上我们快递做一年!”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京沪粤等地采访发现,借势电商而崛起的快递业,正日渐受制于前者。目前,“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电商件比重均在70%以上,面对电商抱团压价,一些快递加盟网点为争抢地盘和份额,不惜亏钱血拼。用韵达快递董事长聂腾云的话说,“大家简直杀红了眼”。
十年价格混战过后,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国内快递业不得不面对“微利化”甚至“无利化”狼藉局面且泥潭难脱。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却几乎独占了“量小利润大”的国际快递市场。
以价换量:民营快递“割肉”抢件
广州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王双青说,电商抱团压价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快递企业不得不用“价格战”作为竞争手段,陷入“以价换量”的发展模式,难以跳出“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的怪圈。
快递业的价格战始于对电商件的争夺?!毒貌慰急ā芳钦咴诓煞弥辛私獾?,2005年,圆通和淘宝签约,成为后者最主要的线下物流供应商。圆通的大举进入,让原先电商件的“起步价”从20多元大幅下调至12元左右。随着后来申通、韵达、中通等快递企业的争相进入,单价进一步降至8元。2012年起,EMS、顺丰等传统上走中高端路线的快递公司也宣布部分产品降价,加入电商件市场。去年,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韵达、中通为做大业绩,再次掀起新一轮价格大战,甚至出现“10元3票”“1000元包仓”等“割肉价”。
在快递大省广东,2010年到2013年,全省快递业务量增幅年均达53%,但业务收入年均增幅仅为35%??斓菀滴窳吭鏊俑哂谛幸凳杖朐鏊伲斓莸ゼ鄄欢舷陆?,快递企业年利润持续下滑。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每票同城件成本包括派件费1.5元至2.5元,取件费0.5元至1元,运输费1元至3元,人工操作费用0.5元至1元,信息成本0.2元,加上一定的税费,最低成本一般在5元左右。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每票快件的价格,已从2007年的27.05元下降到2013年15.69元,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降至15.21元。另一方面,劳动力、设备、土地等成本快速上涨,致使快递企业的利润被大幅压缩。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估算,快递业目前的平均利润在5%左右。浙江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才说:“现在大家是在喝稀饭,肚子撑得很大,但实际上没什么营养。”
高速发展的快递离不开与电子商务的“互动”。网络购物、快递业的相互推动、彼此支撑,成就了中国经济发展中一对闪耀的“双子星”。然而日渐受制于电商的快递业已然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快递企业价格混战所带来的是服务质量的良莠不齐和种种乱象,这些已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对网购下游的快递服务供应商的选择权应该交给消费者,不能由上游来搞垄断。”一名快递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电商行业不仅把快递成本压到最低,甚至还要从快递费里分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利润。“一些电商会从消费者支付的快递费用中抽取利润,这已成为行业潜规则。”
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举例说:“电商销售茶杯,每个茶杯售价100元,加上快递费10元,消费者为此要付110元。而现在电商还要向快递公司再多收4元,快递费只剩6元,快递公司只能提供6元的服务,消费者的体验就差了。”
量小利丰:外资独占跨境业务
相较于国内快件的薄利而言,跨境快递的单价和利润均遥遥领先。由于内资快递的国际化和自动化程度很低,外资快递基本“独占”了“量小利润大”的国际快递市场。
广东省邮政管理局提供的材料显示,2013年广东跨境快递业务平均单价达79.4元/件,远高于国内同城快递6.9元/件和国内异地快递13元/件的平均单价水平。占广东快递业务量不到5%的跨境业务所获得的收入占全省比例达三分之一左右,体现了跨境快递的业务价值。
与此同时,跨境快递的市场需求正在呈现井喷效应。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外海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超过700亿元,2012年国内消费者支付宝“海淘”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17%,远高于国内网购64.7%的增长速度。
《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尽管国内快递企业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但就跨境业务而言,外资公司仍然具有绝对的优势。
四大外资快递巨头公司联邦快递(FedEx)、美国联合包裹(UPS)、DHL和TNT,均有较为完善的全球快递网络和强大运输能力,拥有专有的飞机和航线,主要服务国内高端客户群体,控制着国际产业链中的高端快递服务领域。以FedEx和UPS为例,他们的服务范围可以覆盖全球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我国的快递企业除顺丰速运开通美国、韩国、日本等少数海外业务外,其他还没有以自有品牌和自营方式走出国门,大多通过代理合作从事专线国际快递业务。国有及民营快递企业目前仍主要服务中低端及个人用户,缺少全球网络布局,远程航空运力也有限。民营企业除顺丰、速尔、圆通等拥有或租用了飞机外,其他企业鲜有专属的航空运力,企业从事跨境快递业务更多的是通过万国邮政联盟和KPG组织成员运营商,以及其他大型国际商业快递服务企业的业务合作,来实现跨境快递业务的流转。
此外,内资快递企业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快件自动分拣作业流水线应用、航空快递、快件取件和派件交通工具等方面相去甚远。虽然快递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UPS和FedEx已经利用技术创新、自动化分拣作业流水线等,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转型压力:从“跑量”到“提质”
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建议,应尽快出台战略设计、推动转型升级,将快递业发展列入“十三五规划”当中,推动快递业又好又快发展,让“黑马”早日变身“骏马”。
来自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不含港澳)快递业务量接近60亿件,连续42个月同比增幅超过50%。由于快递行业下半年为旺季,届时“双十一”、“双十二”等多个电商购物购物节会接连开打,快递量将较上半年进一步激增,业内人士预计2014年全年的快递业务量将超过120亿件,甚至或达140亿件之多。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13年美国快递业务量约为100亿件,年平均增幅为7%至8%,预计2014年快递业务量不会超过110亿件。从目前快递业的发展速度来看,2014年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快递业的“里程碑之年”,业务量将首次超过美国,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快递国。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邮政局发展与研究中心发布的联合报告《中国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06年到2013年间,我国快递业业务量翻了三番多,年均增长36%,快递收入增长了近4倍。尤其是2010年以来,快递市场规模增势愈发迅猛,年均增长达57%。其中,2013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92亿件,市场规模升至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速高达61.6%;累计实现业务收入1442亿元,同比增长36.6%。2013年11月和12月的单月快件量已经超过2006年全年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快递企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吨泄斓菪幸捣⒄贡ǜ?014》显示,2013年,民营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占全部快递业务量收的比重分别达到79%和68%,呈不断扩大态势。
不过,在中国民营快递迅速做大的同时,低端服务过剩、中高端服务不足等“成长的烦恼”也挥之不去。行业门槛快速提升,粗放式发展已不可持续,快递业面临“时不我待”的转型升级压力。
陈德军认为,依靠“低成本红利”支撑快递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传统行业的空间正在被迅速压缩,“中国快递产业必须尽快从1.0版升级到2.0甚至3.0版”。为此,“三通一达”近年来均斥巨资对设备、信息技术、智能管理等方面“补课”。目前,国内全国性快递企业有16家。业内人士认为,今后一两年行业洗牌将会加速,迎来“16进8、8进4”的“淘汰赛”。处于第一集团的“三通一达”,同样面临严峻挑战。
有业内人士称,应促进企业积极开拓高附加值的跨境快递业务,开展多元化的快递综合服务,主动嵌入生产制造环节等,让中国的快递企业早日做强。马军胜建议,在批准支付、航空、跨境等相关资质时向优势企业聚集,集中力量培育中国的UPS、FedEx等龙头快递企业,通过大的主体带动行业的升级、安全的升级、服务的升级,这也是国际快递业发展的一个规律。
马军胜还指出,当前快递行业对电商行业的依赖性极强,快递企业的“微利化”和“无利化”,既源自于行业内的恶意竞争,也源自于上游电商的“有意压榨”。对网购下游的快递服务供应商的选择权,应该交给消费者,不能由上游电商来搞垄断。建议国家出台相关规定,把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这样对快递企业来说也有提升服务的动力。
从今年“双11”来看,高峰态势依然延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王丰介绍,根据今年行业发展以及前期与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的沟通,预计“双11”期间全行业处理的快件业务量将超过5.1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7.7%。统筹考虑旺季电商业务量和快递企业的承受能力,预计最高日处理量可能突破9000万件,比去年增长38.5%,是今年以来日常处理量的两倍多。预计“双11”业务量将极大地超出行业的日常处理水平。
对此,国家邮政局加强引导快递业继续强化“错峰发货、均衡推进”的机制。从去年的效果看,这个机制有效化解了上游集中放量可能造成的下游快件“爆仓”、积压问题。
国家邮政局表示,当前已多次协调电商平台根据各家快递企业的处理能力,合理分配业务资源,落实相关规则制定,引导网络卖家在“双11”期间错峰发货,快递企业均衡推进。
此外,国家邮政局还要求邮政企业和各主要快递企业加强内部指挥调度和疏运,提前在全网发布进出京邮件、快件的预警提示,有效控制到达或经转北京的邮件、快件总量。
(本稿件由记者刘国政、扶庆、郭宇靖、叶锋、李芮、周菁华采写)
编辑:罗韦
关键词:快递 业务 企业 行业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