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英国的博物馆如何构建历史记忆
关于苏格兰文物的搜集早在18、19世纪就有??裳?,但彼时的收藏基本属于私人收藏,1851年始建具有公共性质的苏格兰国家文物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ntiquities of Scotland),1985年该馆迁至新址、更名。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的展品以不同专题在不同的展厅进行展出,其中包含自然地球展厅,主要通过模型复原、化石展览的方式展出,意在说明地球上存在物种的丰富性,人类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科学技术展厅,主要讲述的是历次科技革命中重要的技术进步和发明成果以及由此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艺术潮流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欧洲人服饰、日常使用器物的变迁;以及世界文化展厅,通过图片、实物等对世界各大洲人民的生活进行描述。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每层楼都开辟有一个特殊展厅——苏格兰历史文物展厅(下图右侧紫色部分)。这些展厅从距今30亿年前岛屿开始形成讲起,涉及早期苏格兰人的生活、苏格兰王国、中世纪时期的苏格兰、工业革命时期的苏格兰、当前不断发展的苏格兰。出乎意料的是,在整个展厅中甚少提及有关英格兰的历史内容,而是直接将苏格兰历史同世界相联系,这似乎正契合了该馆的工作宗旨—— “激励人民,让苏格兰认识世界,也让世界认识苏格兰”(Inspiring people, connecting Scotland to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to Scotland)。

凯文葛罗夫美术馆建于1901年,其展览方式和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大同小异,之所以介绍该博物馆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其馆藏量可以同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媲美,其中包括毕加索、莫奈等大家的画作,另一方面,虽然在整个博物馆的叙事中有关格拉斯哥画家的作品、格拉斯哥的历史占据了很大部分,但同时仍未忽略对格拉斯哥同苏格兰关系以及苏格兰历史的讲述。这与上述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中甚少提及英格兰或联合王国形成了对比。
事实上,以上两个博物馆的主要运行资金皆来自于苏格兰政府,同时接受少部分社会资金的支持,特别是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其董事会成员皆需要对苏格兰政府和苏格兰议会负责,掌握博物馆的运行策略。由此看来,上述二者皆着力于通过特定的叙事逻辑塑造和强化“苏格兰人”的身份认同,这也是苏格兰较强的政治独立性在文化领域的表现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述两个博物馆采用的决非是单一的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叙事方式,而是同时关照了人与自然、国家(地区)与世界的关系。
大英博物馆:“世界主义记忆”之所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建立于1753年,迄今为止已向世界人民免费开放超过260年。众所周知,大英博物馆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文物,但是馆藏物品很多都来自殖民时代“日不落”帝国的对外掠夺和低价购买。这一性质也就决定了博物馆本身不具备构建英国国家身份认同的基础,希腊、埃及等国要求归还本国文物的要求从未间断。此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大众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大英博物馆为载体构建“世界主义记忆”的条件已然成熟。
博物馆展厅的设置极其简洁明了,包括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中东、古埃及、古希腊和罗马展厅。这样的铺呈方式,其意图在于向参观者展示博物馆的包容性,以及自古以来世界各大洲的互动及其形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事实上,如若对某些展品稍加了解,即可发现其中包含的“世界主义记忆”因素。例如,最受游客欢迎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形成于公元前205年托勒密五世时期,其最大的价值在于用古希腊语、两种古埃及语记载了非洲土地上第一个欧洲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故事。同时,石碑能够被重新发现也是因为英法两国在中东和非洲争夺统治权。

作为世界级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极为丰富的馆藏品本身就是一个可供研究的巨大宝库。因此,与普通博物馆另一不同之处是,大英博物馆还是一个权威、多元的研究机构。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学者供职于此,同时博物馆还拥有自己的期刊杂志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少学术研究的议题也着眼于全球互动,例如印度笈多王朝时期亚洲诸国超越国境的互动、公元200年至800年间欧洲和亚洲同时出现具体宗教形象的原因、丝绸之路中纺织品作为货币被运用的方式等。正如博物馆前馆长尼尔?麦格雷戈(Neil MacGregor)所言,“大英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的收藏地,也是在全球范围内对文物的含义与认知展开辩论的场所”。麦格雷戈撰写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从文物出发以全新的视角讲述全球互动的历史,该书曾在全球引起轰动。
大英博物馆着力于构建“世界主义记忆”的另一重要行为是它每年在全球不同城市会以固定主题进行巡回展览,使各国人民有机会了解这些属于世界的历史文化。巡回展览主题共有10个:法老:埃及之王(Pharaoh: King of Egypt)、公元400年至1500年的中世纪欧洲(Medieval Europe AD 400–1500)、人类形象——大英博物馆中的具象艺术杰作(The human image: Masterpieces of figurative art from the British Museum)、罗马:城市与帝国(Rome: City and Empire)、古希腊的运动员、战士和英雄(Ancient Greeks: athletes, warriors and heroes)、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艺术的影响力:亚洲国家的宣传(The art of influence: Asian propaganda)、基塔依画作(Kitaj prints)、毕加索画作:沃拉尔系列(Picasso prints: The Vollard Suite)、世界文化瑰宝(Treasures of the World’s Cultures)。今年“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主题展在北京和上海成功举办。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博物馆 苏格兰 记忆 英国的博物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