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人民日报报告文学:大道之行——中国荒漠化治理撷英
四
每种一棵树,都是在承接大自然的战书。
每治一片沙,都在靠近美丽中国的梦想。
对很多人来说,绿色是浑然不觉的。但在沙区,绿色是一种馈赠。你很难想象,这里会有那么多以“沙”命名的地方,有那么多人的名字里有“树”有“林”,有那么多“愚公”,把治沙和种树当作一种信仰。这些平凡的中国农民、第一线的林业人、最基层的父母官、最普通的科学工作者,数十年埋头改变,不言不语,不离不弃。纵使时光再艰难地拖行,治沙也成了他们生命中最透亮的声响、最深沉的底色。半个多世纪,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坚忍,就这样在一片片沙漠上表现了出来。
1985年,他被任命为宁夏灵武白芨滩林场场长。那时,全场159名职工,一年中有7个月无事可做,年均收入不足千元,2/3的人要求调走。原来,治沙与治穷连在一起。他想尽办法,在林场建立起了柳编厂、机砖厂,首先保证了大伙的基本生活,也第一次从一望无际的沙海中看到了希望。经历了数不清的人进沙退、人退沙进,他们以每年治沙造林两到三万亩的速度,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这个林场带头人,叫王有德。
从1953年建场至今,白芨滩三代治沙人艰苦创业,完成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面积近100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0.6%,有力?;ち艘乒嗲甘蚬炅继锏陌踩?,实现了沙漠后退20公里的壮举。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这是王有德的人生梦想。美丽中国有太多太多这样的追梦人。
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毛乌素沙地的庙庙湖,我们见到了一位弃商治沙的老人。他是一名民营企业家,70多岁时一头扎进了沙漠。10年来,他自费投入2亿多元人民币,人们不理解,叫他“老王傻子”。但他的心始终和1.2万亩沙地拴在一起。老人的儿子说,绿色就是父亲的脉动,绿色延续着父亲的生命。他的名字叫王恒兴。离开时,老人颤巍巍地握着我们的手说,“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向大地‘还账’”。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红花尔基诺干诺尔林场,我们见到了一对“80后”夫妻护林员。他们的家就是办公室,“孩子”就是红花尔基的天然林。这里是路的尽头,人迹罕至的林海。日日夜夜、辗转反侧,思念和孤独都只有向着绿色诉说??嗖豢??他们说,“守住这片绿色,是职责所在”。
在沙区,我们还见到了把沙漠当宝贝、决心向沙漠要效益的人们。他们把沙生植物的育种送上了太空,在沙漠里种出了香甜的硒砂瓜,在沙漠边缘搭建了牛棚、温棚、工厂,用沙漠的温度酿出了葡萄酒,将沙漠的阳光转化成了光伏。他们相信,生态、经济、民生,在沙漠产业里都是一本账,沙漠埋藏了生态治理与脱贫致富的法宝。
还有他们,一群在腾格里沙漠栽种绿色的“80后”。这些治沙专业的高才生,在无人区里搭帐篷、做实验,像沙区百姓一样摸透沙漠的脾气,将书本与实践结合起来。他们研制出全球首台固沙车,承担了国家首个机械固沙项目,实现了人工压制草方格50倍速度的飞跃。我们问甘肃建投的这个“治沙兄弟连”,治沙的梦想是什么?他们的回答豪情万丈:“世界治沙看中国,中国治沙看我们!”
用稻草扎成的一个方格,意味着什么?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科研人员会告诉你,这被称为“世界治沙工程的奇?!薄W钤缫慌本┝忠荡笱П弦瞪?,铁路公路延伸到哪里,事业前线、人生寄托就在哪里。“献了青春献子孙”,头发白了,皱纹生了,唯有大地上不断延伸的绿色,成了永不褪色的韶华。驻守在各个治沙所的“90后”大学生,治沙科研是他们的青春,中国治沙技术的明天就在他们永不停歇的脚步下,延伸,延伸。
沙区的绿色,总有故事,总有奇迹。他们骨子里的坚韧与坚持,是很多人能够在偏僻角落坚守一生的漫长诠释。因为这坚韧与坚持,那一片片“不可治愈”的沙地,终于在他们身上长成了希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当我们徜徉在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长河中,当我们跋涉在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里,当我们从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山野川泽追寻答案……蓦然发现,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在支撑着这个民族一次又一次从灾难中奋起,这就是伟大的中国精神!
五
有人曾向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提问:“如果再生为人,您愿意生在哪个国家?”
汤因比思索片刻回答说:“我愿意生在中国?!彼岳费Ъ业难酃飧隽松笊鞯睦碛桑骸爸泄窈蠖杂谌死嗟奈蠢矗鸬椒浅V匾淖饔?。”
今日之中国,其承载也深厚,其行进也迅疾,其步伐也稳健,其希望也浩荡。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さ墓叵?,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在生态环境?;の侍馍希褪遣荒茉嚼壮匾徊?,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这是宣誓,也是嘱托;这是责任书,更是军令状。
遥想3000年前,周文王在临终前告诫武王要加强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p>
3000年后的今天,《防沙治沙法》《森林法》《草原法》,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禁止滥樵采,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为绿色发展搭建了钢筋铁骨,也为美丽中国开辟了康庄大道。
俯瞰中国大地,比万里长城还长的“三北”防护林,堪当京津“绿肺”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为明日中国永续发展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像一排排横亘大地的沙障,因为它们,昔日的黄沙漫漫变成了今天的绿意盎然:阿拉善有了飞播区里低头可见的“森林”,锡林郭勒盟多伦有了满山满野的樟子松,呼伦贝尔继续保有迷醉芬芳的草原,鄂尔多斯、武威、赤峰有了四通八达的穿沙公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久久为功,锲而不舍。
沙区人让我们更新了时间意识。这里不是以秒为记,而是以年,甚至五年十年。在沙区,人们栽下一棵树,一眼望十年。他们喜欢说:十年之后再来看吧。这诺言掷地有声,这信心矢志不渝。有了这诺言和信心,才有了本世纪以来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实现了“双缩减”。这样不可思议的成就,让世界为之惊叹。
达尔文曾说:相对于其他文明,中华文明更具有典范意义。在中国与荒漠的相持相守相争相斗中,我们愈发理解这种“典范意义”。
草方格沙障被称为“中国魔方”,是最早向世界输出的中国治沙方案。包兰铁路“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中国治沙奇?!薄D诿晒懦喾灏胶浩毂挥瞎叭蚧繁?00佳”??獠计渖衬卫砬?,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库布其模式”被巴黎气候大会标举为“中国样本”……
一个瑞典科学考察团曾来到库布其沙漠考查。路遇所见让高傲的团员为之叹服:“以前,我以为瑞典是全世界生态修复最为发达的国家,此行才发现,你们才是我们的老师?!?/p>
在沙区,我们听到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故事。
“世界荒漠化治理看中国”。中国方案,让越来越多的人从遥遥相望到心手相牵。在沙特,在蒙古,在澳大利亚,在非洲,在中东,在拉美,中国方案飞跃大江大河,为饱受沙尘肆虐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送去信心,送去福祉。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人沙和谐”;从强调“人定胜天”,到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回归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向世界推广的治沙方案:
这就是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法律约束与政策激励相结合,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讲求科学与艰苦奋斗相结合,治理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这不正是生态意义上的“凿空”之举吗?杳渺的历史长叹,在今天找到了答案。张骞时代的商品输出之路,也成了中国精神、中国行动、中国方案的输出之路。
遥远的东方地平线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朝霞交相辉映……每一个中国人都懂得它的含义,这是崭新的开始。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荒漠化治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