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旧邦维新的文化自信
编者按:近代以来,中国这个5000年文明古国,遭遇了“走向世界的挫折”,深陷过文化自卑。但中华儿女硬是在苦难中奋起拼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使今日之中国站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新起点上,也使我们更有理由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更加坚定我们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深层次的“心理建设”,需要更加清楚地认知我们的文化对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重要价值?!爸芩渚砂睿涿隆?,充分而清醒的文化自信将支撑中华民族不断焕发新活力、开辟新境界。
文化自信:有底气的文化纲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战略性命题,尤其是文化自信的提出,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与启示性,体现了理论坚定与文化勇气,需要我们更多地学习与探讨、发掘与切磋,需要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有所回顾,有所总结,有所分析,有所展开。
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钡诵∑酵疽睬康鳎何镏饰拿鹘ㄉ栌刖裎拿鹘ㄉ琛傲绞肿ィ绞侄家病?。现在,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面貌一新,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日益成为现实,也随着人们的文化饥渴与精神急需,迫切需要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更大的繁荣昌盛、转化发展,实现国家民族人民精神资源的最大化,使我们的文化事业取得与中国的国力、历史与国际地位更相称的创造与成绩。
随着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方针的确立,以文化支撑国家民族强盛的思想的引领,制度为本、传统为根、价值为魂的逻辑阐述,一系列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越来越体会到经济富裕的可望可攀、国防强大的可喜可期,而文化的昌明进步、成果丰硕、可亲可敬、可感可泣、直达人心,更是令有识之士壮心不已。
中华民族玉汝于成,检验了中华文化的有效性
何谓文化?广义地说,文化就是人化,是人类的创造、经验、成果积累的总和,而非自然原生态。文化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小到看不见摸不着,大到无时无刻、无处不有。人类带来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成果,都是文化。我们关切的一切,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小康的实现、世道人心的优化,产品质量的完美,国际形象的塑造,无不期待着文化的培育与充实。马克思认为文化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中国传统的说法是“以文化人”,强调圣人以其先知先觉所言所行教化百姓,为民立极。毛泽东强调的是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有效性,即一种文化能够吸引凝聚人民,被长期广泛接受,并为接受此种文化的群体与个体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人与社会关系,提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前景,提供发展的成果与动力;同时又能提供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应变、纠错与自我更新能力。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百折不挠,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珍惜与自信这样一个文化传统,对中国、对世界,对今天与未来都有巨大的意义。
我们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因为中华文化从思想方法到日常生活,无所不包。同时它的基本精神、基本价值认同与思想方法、生活方式、风度韵味又是相当恒久的,自成体系的,经得起考验的。有过这样的事情,一位中国学者在境外大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外国听众请他讲讲如何博大精深法,我们的教授则以“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不可说”而最终没说出所以然。这样的做法恐怕是不行的。因为博大,它有恒久的精神、思路、风度与发展空间。中华文化忠奸分野的观念,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观念,沧桑盛衰聚散有常的观念,得民心得天下的观念,以及善有善报、和为贵、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信念等至今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近百年来中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风雨,终能做出正确抉择,取得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可贵进展,往往是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其中起着深层作用。当然,传统文化曾经由于它落后于时代的种种“罪状”拖过前进的后腿,严重地苦恼过我们,最终却证明了它完全可以与时俱进,发展转化,帮助也护佑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迎头赶上。
应该看到,古老中华是以文化立国的??赡芪颐鞘翘隙ㄗ约何幕挠攀ば粤?,我们并不过分着眼于族裔之分与强力之用。同时,我们的文化富有此岸性、积极性、精英性、美善性与亲民性,我们追求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经世致用。因此之故,在最危难的际遇下,我们没有失陷于虚无主义、神秘主义、消极颓废、悲观厌世。
中华文化为政以德、修齐治平思想,性善论、天良论、良知良能论思想,形成了一种循环认同,具有从一而定、定之于一、一以贯之的特色?!暗乐哉?,齐之以刑”不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思想与“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思想,使天命、人性、民心、道德、礼义、王道、仁政、世道串联合一,乃是文化立国同时并不否定权与法、兵与政作用的纲领宣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互为因果的说法,说明中华文化把政治、哲学、道德伦理、终极信仰、唯物与唯心全部打通。个人与群体、家与国、天与人、慎终追远与薪尽火传、自强不息与无可无不可、一的一切与一切的一、变与不变、混沌与清明……所有这些“浑一”,精神自足,颠扑不破。
中华文化更是早就认识到了过犹不及,不为已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法则,这也正是自信法则,它同时进一步定下了反对极端、分裂、恐怖的中庸理性基调。中华文化一方面强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时又强调“以柔克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民间的说法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即是审时度势、灵活应变、善用谋略,给人以足够的适应能力与选择空间。
中华文化的这些基本观念,恰恰就体现了“自信”二字,是对道德与礼法的自信;是对人性、人心、人文、人道的自信; 是对天道、天命、天地、民心即天心的自信;也正是古代中华传承至今,饱经风雨雷电,虽乃旧邦、其命维新的自信。自古而今,我们与野蛮自信、愚昧自信、暴力自信、迷信自信、金钱自信、神权自信、种姓自信等等进行过斗争,最终,我们选择了文化自信!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文化 自信 中华 中国 中华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