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朱万章:统书画的当代展示
传统书画因其形式较为单一,在展览时容易出现枯燥、表现手法陈旧甚至仓储式陈列等弊端。在当下语境中,观众的审美趣味多元化,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对传统书画及其陈列形式有不同的审美取向。在此情况下,适当增设传统书画的文化背景、文献资料、研究成果、场景制作及新媒体介入等,可有助于观摩与传播。展览是学术研究的延伸与呈现,而学术研究又促进展览的策划,提升其文化含量。前人所遗留的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怎样使其最大限度地泽被观者,是传统书画展示面临的最大问题。当然,一个好的展览,其选题及可供展出的藏品永远是排在首位的。在此基础上,以学术研究引领展出形式。这样出来的展览,才有灵魂,才能真正吸引受众。
![[清]宫廷画师《雍正御制耕织图》(故宫馆藏)](/upload/resources/image/2017/06/20/1824166_600x600.jpg)
以笔者参与推广的“东方画艺——15至19世纪中韩日绘画展览”为例,大致可看出这一规律。该展览以文人画、风俗画和佛教绘画三个方面反映出15至19世纪中韩日三国绘画发展的大势。每个国家提供的作品不多(大约二十余件),但却很有代表性。中国方面,有文徵明、唐寅、王翚、石涛、朱耷、郑燮等文人作品,也有清代的《耕织图》、《潞河督运图》及观音像、唐卡等风俗、佛教题材作品,据此可略窥明清时期绘画的多元化发展概貌。同时期的韩国、日本大多受中国绘画影响,其作品或多或少留下中土痕迹。为配合展览的宣传与推广,由主办方策划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金牌学术栏目“国博讲堂”推出三国研究人员基于展品为基础的学术讲座。中方人员由我主讲《明清绘画中的文人风俗与宗教》,以大量图版解析明清绘画中呈现的文人、风俗、释道等反映出的社会状态,职业画家和文人画家共同参与了美术创作,并由此揭示“以画证史”在学术研究中的辅证意义;韩国学者金云林以《儒教的理想国家——朝鲜王朝的绘画艺术》为题,揭示这一时期朝鲜王朝绘画呈现的两个特点:在国家政治层面,绘画被用于记录国家礼仪,确立王朝正统;而从个人角度出发,绘画则是提高家族名望,迎合儒生欣赏品味的产物;日本学者田泽裕贺则以《15至19世纪日本的文人画、风俗画和佛教画》解读这一时期日本政治的变化反映在社会和文化结构上,并对美术产生影响,绘画的题材和形式也随之发生转变。三个联合讲座在现场引起观众热捧,座无虚席,提问者不断。随之带来的后续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众对该展览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普通人士,都对展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展厅一度出现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
有趣的是,在讲座之外,新媒体的互动也接踵而至。组织者在去年12月5日(星期一传统闭馆日)采用直播的形式,以书画鉴定和美术史研究专家为导览,社教部讲解员为主持人,在网络上首次现场直播。直播持续时间45分钟,实时观看的读者五万余人,有962人参与了互动。直播结束后,截止到12月7日,回看读者有三万多人。在直播的中间环节还设置了提问、有奖问答、赠送礼品等。总共有八万多人参与了整个展览观摩,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当然,在整个活动中,观众也指出了不足:如镜头对着人的时间多于对着展品时间;镜头对展品特写部分的清晰度不够;专家讲解的语速太快,主持人台词过多……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建议和意见有利于组织者及时改进、提升,在今后的书画展览与传播中尽量规避。
重要的是,传统书画的展示是找到合适的选题和有亮点的展品。在此基础上,在既有的基本陈列中,加入现代媒体与信息网络,使展览由实际空间进入虚拟空间,使那些没有机会观摩展览的读者也能直观地与展品近距离接触,或者通过网络导览后触发到实地参观的欲望。在多元化传播途径的当下语境中,传统书画的展示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应该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展览的社会效益。
编辑:杨岚
关键词:统书画的当代展示 书画 绘画 朱万章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