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养老服务“朝阳实践”全面升级

朝阳区“三级三边”养老服务体系

东风地区福寿苑为老人开展健康评估服务

呼家楼街道老年协会开办社区书法班

奥运村街道养老驿站开展“长者互助”项目

垡头街道定期举办老年人文艺演出

近年来,朝阳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全力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逐步探索形成具有朝阳特点、时代特色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朝阳实践”,让朝阳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老有所养 ——让老年人养老更舒适
朝阳区委区政府把老龄事业纳入朝阳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高标准完成北京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在全市开创建立了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共有产权试点养老社区、PPP模式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内设护理站、养老信用管理平台等多个“第一家”的工作先河。
把优先保障做到位。把养老工作作为民生之重,统筹资源力量,加强基础保障。近三年,区级财政累计投入3.22亿元,年均增长8.5%。建设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街乡养老照料中心44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30个,形成“1+43+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文化、健康、共享、孝亲、智慧”五大养老模式,打造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各街乡统筹安排、主动衔接,腾退出99处、2.6万平方米空间,优先用于驿站建设,在全区树起重视养老、齐抓养老的鲜明导向。
把精准服务做到家。始终坚持老人需求在哪里,有需求的老人在哪里,养老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建立区级养老大数据平台,定期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和需求调查,各街乡开展协同养老平台建设,精准实施分类保障??斐粞戏袢认?6083、手机APP和服务网站,打造“三网合一”的养老商城。依托三级体系,开展居家辐射服务项目288个,月服务总量突破2万人次。针对“三失一高”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实际需求,持续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全方位为老年人定制上门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套餐”,免费为4800余名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巡视探访服务。
把专业运营做到精。秉持“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理念,多措并举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10余项居家养老服务标准规范,启动养老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培育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品牌化连锁化运营,全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机构达55家,照料中心、驿站连锁化率分别达62%、75%。构建以技能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为辅、远程教学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专业培训机构、实践基地,在劲松职高建立两年制专业培训模式,全区每年培训养老从业人员3000余人次,累计培育为老服务志愿者近万名,促进了养老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老有所医 ——让老年人就医更便捷
区委区政府紧抓改革发展机遇,制定实施《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深度发展,全区建有医养结合机构27家、床位9200余张,92%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制度上把资源“统”起来。针对“医”“养”分离问题,区委区政府加强顶层统筹,强化宏观引导,把各方资源整合起来集中推动,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朝阳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北京市朝阳区居家重点老年人医养结合综合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依托社会研究机构,围绕医养结合体系机制8大类28个项目,进行重点攻关,投入专项资金2500万元在不同层次的养老和医疗机构进行试点,为医养结合深度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实践上将医养“串”起来。医疗与居家养老结合、与机构养老结合、与社区养老结合,是朝阳区医养“三重结合”的创新实践。统筹实施医疗“四进”服务,为居家高龄、重病、失能或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送药上门、居家康复护理、居家临终关怀”等特色服务。探索构建“1122+N”医养联合体,通过签订协议、设立急救站等方式,支持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巡诊、转诊、急救等服务。试点推进康复医院、护理院(站)、临终关怀机构建设,集医、养、康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基本形成。
效果上让服务“活”起来??估夏耆舜蠼】灯拦婪?,把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区级老年综合评估指导中心,在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老年健康评估室,统一对低保低收入及计生特殊家庭老年人进行医养综合评估。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医“签做评”机制,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0.8%,全人群签约率达41.49%。探索实施远程医疗服务,建立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引入优质医疗康护服务资源,通过远程视频方式,为照料中心、社区驿站老年人提供远程巡诊、健康指导和互动交流服务。利用手机APP、可穿戴设备、移动监测设备对居家老年人进行慢病随访、预约挂号、信息咨询等线上服务。免费为500名80岁以上高龄失能老人试点安装一键式家庭智能呼叫电话,初步形成基于“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的远程健康服务模式。
老有所学 ——让老年人志趣更高雅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朝阳区不断统筹优化老年文化资源,办学堂、建队伍、树品牌,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朝阳实际、具有朝阳特色的老年文化发展之路。
文化课堂办到老年人家门口。在朝阳老年大学开设书法、绘画、摄影、民乐、舞蹈、模特等13门专业,在8个街乡成立老年大学分校,共175个教学班、学员5700余名。依托社区233个老年远程教育基地,举办“幸福养老大课堂”,开设幸福导航、养生宝典、疾病防治等九大系列的精品课程,为近10万人提供学习教育。举办千场讲座下基层活动,参与老年人达7.5万人次。
老年文化队伍建到社区里。坚持以社区为活动基地,组建合唱、舞蹈、器乐、京剧等14支老年特色文艺团队,提炼打造“朝阳至孝”文化品牌?!俺舭倮匣恪焙铣佣ㄆ谏钊虢窒?、社区和养老机构进行慰问演出。三里屯隔壁剧社、劲松街道摄影协会、安贞街道心之声合唱团、文联的筑梦艺术团被北京市评为优秀团队,在这些品牌队伍中,老年人成为不可或缺中坚力量。
养老文化宣传做到心坎上。发挥各类宣传媒介和微信、APP等平台作用,加大养老敬老孝老宣传推介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老年人,支持参与养老工作。全区建有孝亲敬老园、助老示范基地等29个,每年开展一次以寻找“首都最美家庭”为主题的宣传展示活动、“敬老文明号”创建和“孝星”评选命名活动,重阳节集中开展敬老月活动,较好地营造了敬老孝老社会环境。
老有所为 ——让老年人余热更生辉
朝阳区高度重视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特殊优势和作用,老年人已成为朝阳区社会治理大军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建成老年人自己的协会组织。支持老年协会组织发展,加强老党员先锋队、老干部宣讲团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参政议政中的“顾问”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补缺”作用、在奉献爱心中的“示范”作用、在调处矛盾中的“裁判”作用,在教育培养中的“帮带”作用,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朝阳区建有老年协会组织20余个,活跃在教育、卫生等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为朝阳区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打造老年人自己的志愿团队。建立老年志愿者培训基地,街乡、社区纷纷成立老年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助老”公益行动和自助、互助志愿活动。探索利用时间储蓄方式,组织和培训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病残老年人提供服务,涌现出香河园地区叶如陵团队工作室、团结湖地区司堃范爱心工作室等一大批老年志愿服务团队,团结湖街道“银丝港湾”志愿服务队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101人。
发挥老年人自己的经验优势。充分发挥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退休老人在经验、技能、专业等方面的优势特点,引导鼓励老年人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广泛参与教育、科技开发、信息服务、维护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公益活动。南郎社区41名老党员坚持“退休不褪色、离位不离岗”,主动义务担任非公党建指导员、商务楼宇指导站顾问等职务,像这样的事例在朝阳区数不胜数。
老有所乐 ——让老年人生活更开心
如何让老年人享有快乐的晚年生活,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朝阳区大力推进文化活动站点、老年人健身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
丰富文化生活,让老年人乐在其中。全区连续举办五届“老少共圆中国梦——语言文化龙门阵”活动、六届老年文化体育节。今年还组织老年人开展以“我与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和“我爱朝阳”诗联书画展,参与“砥砺奋进六十载—再创朝阳新辉煌”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各街乡也异彩纷呈,三里屯街道文化节、王四营乡古塔文化节、麦子店街道百姓书场、朝外街道的春分朝阳、呼家楼街道金台艺术节、来广营乡的五月鲜花社区展演等活动,都是老年人津津乐道的文化盛宴。
贴心为老服务,让老年人乐享生活。全区创建老年人文化活动站(室)500余个,2000余处健身活动场地和晨晚练辅导站免费向老年人开放,它们大都处于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内,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温馨“港湾”。照料中心、社区驿站还定期组织大中院校学生到机构为老年人开展陪伴服务、心理慰藉、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等关爱活动。每逢重大节日,还邀请老人子女一同陪老人过节,让老人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
特色交友活动,让老年人其乐融融。依托“朝阳E恋”,借助老年大学银龄俱乐部,建立微信群、QQ群,以实名注册,身份信息专业核实为保障,免费为单身老年人牵线搭桥,找寻伴侣,打造没有婚托、放心交友的公益红娘。目前,俱乐部已注册会员3000多人,坚持每周有联谊会、每月有相亲会,常年为有需求的单身人士组织相亲活动,受益人群2万人次,帮助200对会员成功约见,有15对单身老年人成功牵手。
老有所安 ——让老年人晚年更有保障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朝阳区委区政府把关爱老年人生活、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上重要议程,强力推进,确保老年人安度晚年、幸福生活。
老年福利政策定实落好。严格落实城乡低保、高龄补贴等制度,将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老年群体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照1:1配比区级资金,保障276名困境家庭老年人入住定点福利机构。持续开展“两节”送温暖和特殊老年人“五个一”关爱活动,每年对5000余名困难老人进行走访慰问。今年以来,发放各类津贴补贴17.05万人约9983.67万元,完成10987名64周岁以下老年人信息采集,办理优待证2.39万个。
老龄宜居环境建强用好。探索老旧小区腾挪置换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闲置设施转型利用和住宅互助式照护模式,在常营、南磨房等8个小区试点,拆除违法建设,改善小区微循环,并将25个闲置地下空间改造成文体活动站或便民服务设施。圆满完成2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试点改造任务,累计为10万余户家庭安装烟感报警器,协商确定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507部,目前已完成172部,老年人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老人合法权益守住护好。建立完善区法援中心、街乡法援工作站、社区法援联系点三级法援网络,拓展“148”法律咨询热线功能,加大老年人普法宣传力度,并将经济困难的老人因子女不尽义务、房产纠纷、婚姻纠纷等类型的案件纳入援助范围,联合司法、公安等10余个部门严厉打击欺老虐老、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以来,共受理老人援助案件89件,来电来访咨询480人次。
在朝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养老服务工作蓬勃发展、魅力四射,并继续朝着新的高地进发,朝阳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在朝阳区养老已经成为老年人骄傲和自豪。
展望未来,朝阳区将秉承精准养老、协同养老理念,传承孝亲文化,坚持政策统筹,加强资源供给,积极实施养老基本保障优先工程、养老资源优化工程、养老服务优质工程,积极构建文化、健康、共享、孝亲、智慧养老“五大模式”,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朝阳老人生活更幸福!
编辑:赵彦
关键词:养老服务 朝阳实践 全面升级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