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青年就业故事:听父母还是听自己? 就业还是创业?
求人不如求己,与工作共同成长
与很多在城市长大的毕业生不同,一些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有着完全不同的就业创业路。对于他们,父母不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不能在就业时提供关系,甚至连找工作的建议也没有。但是他们普遍坚信“靠父母不如靠自己,自己的路自己走”。
张诚来自安徽北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掏不起学费,研究生的生活费是靠贷款?!叭嘶姑槐弦担丫妨艘黄ü烧??!彼?。
能吃苦、有韧劲,是来自农村毕业生的普遍特征。张诚说,经历了就业困境,自己最终凭着持之以恒的劲头,进入了自己满意的国企工作。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才总是稀缺品。随着社会的进步,靠关系、走后门终归会越来越行不通,只有真才实学才是最可靠的‘敲门砖’?!闭懦纤?。
从四川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陈倩和两个朋友开办了一个艺术教育培训班。经历过合伙人出走、家人反对、新友入股等波澜后,陈倩坚持了下来。最终,培训班步入正轨,陈倩的父母也慢慢接受了现实。
“其实,父母只是希望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他们不会执意让孩子们过自己设定的生活。要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接受子女的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经济独立和事业有成。”陈倩说。
(中篇)一锤定音VS骑驴找驴
——频繁跳槽成常态
如今的青年择业再也不像“择偶”一样忠实地守护着一份工作,频繁“跳槽”是他们的典型特征之一。有的人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多则半年,少则几天,毕业不到一年已经换了五六份工作。对于这种现象,不少人将其归之为“眼高手低”或者“没长性”。但对这种说法,年轻人却有自己的看法。
一锤定音很难求,骑驴找驴是现实
伴随着就业季的来临,“你签了吗”正在成为高校人的问候语。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不少毕业生心中有理想,但在选择就业时比较现实,并不会囿于自己的理想而抉择,而是往往先签订一份工作,甚至先工作几年,有了一定的准备后再追求理想。
王智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但他研究生毕业后到了一家知名媒体工作,4年后,他从这家媒体辞职,开办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谈及为何选择“曲线救国”,王智说:“毕业时没有任何积累,做律师起步很难。我从事媒体行业期间,做的是法治新闻,通过采访了解了司法体系的运作模式,为创业打下了基础?!?/p>
当然,也有不少人坚持专业与岗位对口,要求就业“一锤定音”。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的马从容为追求专业对口,临到毕业前夕才选择了一家位于西部省份的国企?!坝捎谧ㄒ涤牍ぷ飨谓拥帽冉虾茫揖醯米约阂滴穹矫娴慕绞呛苊飨缘?,这要得益于当年的坚持?!?/p>
不过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找工作时“一锤定音”很难求,“骑驴找驴”才是比较现实的做法。一方面,一些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会催促学生尽快就业;另一方面,就业市场供需不对等,急切间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只能骑驴找驴。
编辑:梁霄
关键词:青年 就业 故事 创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