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中国书的流变:最早的中国书是简策
3. 纸的发明改变了图书面貌
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之一。纸的发明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图书事业史上的一件大事。
根据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状物或原始形态的纸,说明西汉已经有纸;同时,《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东汉已采用麻头、敝布等废旧廉价的东西做原料来生产纸。据此,可说明我国汉代已发明了纸和造纸方法。
东汉时期,由于造纸原料的扩大和造纸技术的改进与推广,纸开始成为书写材料。不过纸写书完全取代简帛,大约经历了一二百年的时间。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以素书所著《典论》及诗赋饷孙权,又以纸写一通与张昭”。由二人的地位不同,可以看出纸书仍不如帛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到晋代,纸写书已相当流行,成为这时图书的主要形态,人们已习惯于用纸写书、抄书。这时虽然还有简、帛及以石刻为载体的图书,但在图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流通范围也日趋狭窄,而纸书却以抄写、携带方便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如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问世后,“豪贵之家竞相抄写,洛阳为之纸贵”。这说明当时纸的流行已相当广泛,人们用纸抄写书籍已习以为常。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一次把九万张纸送给他的好友谢安。人们除了用纸撰写文章书籍外,还用纸写作书法,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纸本书法,虽然纸张的纤维已经老化,但由于几经装裱,精心?;?,一直保存了一千七百多年,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印刷术尚未发明之前,光靠藏书家个人抄写积累图书是远远不够的。从东汉开始,出现了一种专门以抄书为业的佣书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籍大增,各种文化都有所发展,迫切需要书籍流通,佣书业也随之兴盛起来。佣书人对流通书籍、传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4. 印刷术让书真正成为书
印刷术,这个人类赖以传播知识和文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最早发明的。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所有书籍全凭手抄,相当费时费力,一次只能抄一部,生产量是很有限的。
关于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存在很多争论。而唐代从公元618年开国至907年灭亡,历经290年之久。这一时期有关雕版印刷的文献记载甚多,其中也发现了一些实物。
雕版印刷术产生以后,在唐代首先为民间采用,其中尤以佛教信徒捷足先登,故早期的雕版印刷品多为佛经及民间日常用书,如历书、阴阳占卜之类杂书及字书、韵书等,说明社会的需要对刻书内容具有很大的影响。
从刻书地点上看,除了首都长安之外,尤其以四川成都一带是印书最多的地方。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称,且盛产竹木,为制版和造纸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资源,历来造纸业就很发达。且唐代中期以后,黄河流域连年战争,而四川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在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两次动乱中两度成为临时首都,成为唐代另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文人汇集,促成其成为我国出版的发祥地。
继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我国对世界文化的又一巨大贡献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钭钟∷⑹醯姆⒚鞑幌竦癜嬗∷⑹醯姆⒚髂茄尬南卓烧?,而是有可靠的文献记载,这就是宋人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书中明确指出:发明人是布衣毕昇,发明时间为庆历中,即公元1041-1048年间,造字材料为胶泥,每字一印,刻好烧硬。贮字方法,依韵排列,检字时依韵检字。可反复使用。但毕昇生平不详,只是1990年初,在湖北省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据此中国印刷博物馆标出:“毕昇,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今湖北英山人。”
毕昇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显得比较原始,但它的基本原理和环节(刻字、排版、印刷)和现代印刷术是相同的。他的这一发明,当时并未得到推广,当初用这种方法所印的书籍也没有能流传下来。但这一记载是完全可信的,除了沈括与毕昇是同时代人这一点外,以后历代仿用此法印书的不乏其人,证明此法是可行的。
继泥活字发明之后,我国又出现了木活字。本来毕昇曾经用木试制活字,由于木质“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沾,不可取”,故而弃之而采用胶泥为字。但不久便有木活字印书出现,距毕昇发明泥活字约一百多年。
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在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1295-1300年)任安徽旌德县尹时,很关心农业,并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写了一部颇具科学价值的《农书》。为了印制这部著作,他亲自设计,花两年时间请匠人刻制了3万多个木活字,先用于试印本县县志。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印出了约计6万余字的《旌德县志》100部,取得了成功。他特别为此写了一篇《造活字印书法》附录在所著《农书》后?!对旎钭钟∈榉ā芬晃?,是我国活字印刷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
明清以后木活字印书又有发展。清代的木活字印书,更是普遍。无论官私及坊间,多采用木活字印书,甚至有的书坊直接取名“活字印书局”或“聚珍堂”。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为了刊印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已失传的宋元古籍,清高宗弘历采纳金简的建议,花费了2339.75两银子,刻成大小枣木字233500个,并配置了相应的印刷设备,先后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8种,300多卷,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书活动。
所谓聚珍版,就是木活字版,因乾隆皇帝嫌其名不雅驯,而改用此名。后来金简把印造《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经验写成《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详细地说明了木活字的制造和印书方法的程序,是介绍活字版印刷术的重要文献。
明清以后,我国的活字印刷还采用了以锡、铜、铅做原料的金属活字。铜活字在我国金属活字中使用最多。我国的铜活字印书是从15世纪末,即明代弘治年间才开始盛行的。
清代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书是雍正四年(1726年)内府印制的《古今图书集成》。这是一部我国现存的最大类书。全书1万卷,目录40卷,共印64部,每部5020册。其卷帙之富,排印之精,史无前例。可惜这批铜活字在印成《古今图书集成》之后,“铜字被窃缺少,司事惧得咎,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清毁铜字供铸”,这批铜字就这样轻易地被销毁了。
延伸阅读
西方印刷术传入
印刷术本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发明,并由我国传播于世界各地。但是在西方的工业革命中,印刷事业完全工业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向外扩张,19世纪初期,西方印刷术开始传入我国,并且逐渐发展而代替了雕版印刷术。
首先将铅字印刷术传入我国的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马礼逊1807年来到我国澳门,为了传教需要刊印汉文《圣经》,开始雕刻汉文字模,准备铸造汉文铅字。因受到地方当局的禁止,刻工惧祸,将字模焚毁。1814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开设印刷所,继续从事雕刻汉字的工作。在我国工人梁亚发和蔡高的配合下,终于在1819年印成了第一部铅活字的汉文书——《新旧约圣经》。这是最早的汉字新式铅印书。
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新式铅印术在我国逐渐流传开来。
编辑:杨岚
关键词:活字 发明 印刷术 中国书的流变 中国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