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天价片酬不敬业,“小鲜肉”之病怎么治
■问题并不在于演员片酬有多高,而在于演员片酬往往占据了制作费用的50%以上; 在影视产业发展更为成熟的好莱坞,这个比例仅为10%-30%。演员片酬占比高了,就意味着其他环节的投入只能不断被压缩
■一边开高价“非此人不可”,一边又抱怨明星片酬高,“小鲜肉”的名不副实,病因既出在他们自身,也出在市场这里。是“小鲜肉”崇拜症,把“小鲜肉”捧坏了
■要打破恶性循环,既需要观众“用脚投票”,也要求资方、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等不要忘记其社会责任。最有发言权的资本,能否牺牲眼前利益,放眼长远,多培养一些演员后备阵容,不断为行业输血?电视台和视频网站能否在注重收视率和点击率的同时,关注作品的质量,致力于优秀作品的挖掘?当然,也需要演员们共同的努力,需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建立起协调业界内外的有效机制
近段时间,编剧宋方金关于“小鲜肉”的一系列批评,在业界引起广泛反响。诸如天价片酬,某“小鲜肉”最新报价已超2亿元;滥用替身、抠图演出,表演这一行当正在被毁掉……其实,业内人士和观众对于新生代当红明星的这些乱象早就深恶痛绝。然而,尴尬的是,一边是观众的骂声,一边却是持续冒泡的乱象。林林总总的乱象因何而起?又该如何杜绝?
不合理的片酬占比,助长不敬业
“小鲜肉”的不敬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则,天价片酬。必须事先澄清的认识误区是,演员高片酬并不一定不合理,其衡量标准是演员的片酬占总体制作经费的比重。比如一部影视剧投资3亿元,如果所有演员加在一起的片酬总额为5千万元到1亿元,其实还是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因为演员片酬占投资的15%-30%。但如果一部影视剧投资仅5千万元,演员片酬总额就用去3千万元,便是天价片酬,因为片酬已占了制作费用的50%以上。可见,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演员片酬绝对数有多高,而在于片酬占制作费的比例是否合理,在影视产业发展更为成熟的好莱坞,这个比例仅为10%-30%。如宋方金所指,有的“小鲜肉”报价已高达2亿元,但目前我们的市场根本不可能有制作成本6亿元的电视剧。
演员片酬占比过高,这部剧基本就是烂剧了。一部影视剧不仅仅只有演员这一环节,还有导演、编剧、摄影、服装、布景以及特效、宣传等后期诸多环节,演员片酬占比高了,就意味着这些环节的投入只能不断被压缩。当下绝大多数编剧在创作制作链上一点地位都没有,拿最少的钱,干决定“一剧之本”的活,创新动力严重不足;剧本完全围绕演员展开,成了明星们的个人秀,故事逻辑上往往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在特效等后期制作方面能省则省,所谓“五毛特效”成为常态……如此一来,影视制作陷入“脑体倒挂”、“看演员脸色、为演员打工”的尴尬境地。
二则,替身的滥用与抠图演出。像宋方金卧底横店后所披露的那样,有的作品一场戏有30多个人演,全部用替身。一部剧由A、B、C三组同时开拍,只有A组演员才能碰到主演,B组和C组演员全程和替身搭戏。明星除了特写和近景用真身,中景、远景、背影全部用替身。替身的滥用,已经从文替、武替,发展到让人啼笑皆非的“饭替”、“背替”、“跑替”、“摔替”……
更夸张的是出现了“表情包式”的表演。既然用了替身,那么演员就只用拍面部戏,“当要表现各种角度的各种表情时,要不就对着天拍,要不就对着大树拍,要不就对着墙拍,把面部戏拍完后,剩下的交给替身?!焙笃谥谱魇?,再把演员的脸用特效“抠”出来拼上去,抠图演出就是这么来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小鲜肉 片酬 演员 观众


中国公司本地化运营蒙内铁路赢得肯尼亚民心
利比亚海军在西部海域救起191名非法移民
西藏实施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
球迷百态
纽约市遭遇高温天气
阿里巴巴开设马来西亚办公室
也门荷台达战事仍在持续
动物园里迎端午 大熊猫爬上爬下吃“粽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