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扁桃体到底应不应该切?
小明今年4岁,小小年纪患有急性肾衰竭,已经在肾内科做了两次肾透析,最后终于转到耳鼻喉科住院。据家长说,小明以前经常出现咽痛、发热的情况,几乎每月发作一次,父母一开始没有注意,直到小明出现血尿、蛋白尿了,才慌忙到肾内科看病,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衰竭。医生详细检查后认为罪魁祸首是扁桃体炎,是当初小小咽痛没在意惹下的大祸!
孩子的扁桃体总是发炎,孩子三天两头生病跑医院,让不少家长都为之烦恼。但切不切,家长们又颇为纠结。扁桃体到底该不该切呢?我们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的杨海弟副教授、戴智梅医生给大家解释一下。
孩子扁桃腺肿大别轻视
杨海弟副教授介绍说,为什么扁桃体炎可以导致这么严重的情况呢?这要从扁桃体本身特殊结构说起。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守在人体跟外界相通的第一道关卡,在儿童时期起到一夫当关的作用!当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就容易被细菌攻击而发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就是攻击扁桃体最重要的一个敌人。炎症刚开始发作时,出现咽痛、发热、疲劳乏力、食欲差,病情加重后可出现高热,头痛,腰背和四肢酸痛等症状,儿童会表现为面色潮红,不愿说话,口臭,可以看到舌苔,扁桃体肿大,表面出现豆腐渣样渗出物,甚至连成一片的假膜,下颌角可摸到肿痛的淋巴结。病情较轻的,可以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多饮水,加强营养,用温热糖水漱口;病情加重了,就需要到医院抗感染治疗,治疗上一般首选青霉素,疗程5-7天,但是,必须提醒的是家长们切勿自行停药,因为抗生素用药有足量足程的原则!
扁桃体切不切要依据病情定
杨海弟副教授解释说,扁桃体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处理后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原来扁桃体反复发炎后,会产生一系列炎症分子,这些炎症分子跟身体某些抗体结合,形成了免疫复合物,就像一个破坏分子在人体内找到了一件隐形斗篷,身体没法发现,不能清除这些破坏分子,它们可以随着血流在身体随心所欲到处走,去到哪里就破坏到哪里。如果到了心脏,就可能导致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内膜炎;到了关节,就会导致急性关节炎;像上文的小明就是破坏分子到了肾脏,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引起急性肾衰竭而出现的一系列波折,最后不得不切除了扁桃体,病因去除了,肾炎很快也康复了。
有很多家长认为扁桃体是一个免疫器官,坚决不能切!但其实到底扁桃体该不该切?这必须得根据病情决定!戴智梅医生说,扁桃体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活跃,特别是3-5岁,显著增大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青春期后,免疫活动趋于减退,便逐渐缩小,一般情况下,4岁以下儿童不主张扁桃体切除术。但出现下列这些情况时,则必须考虑手术治疗:
1. 扁桃体炎症反复发作,单年内发作7次,或者连续两年内每年发作5次以上,在炎症发作后2-3周手术治疗,如果炎症发作频繁,不能久等,炎症消退后即手术,炎症侵犯了周围结构出现了扁桃体周脓肿的情况;
2. 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及发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儿童出现慢性缺氧,影响身体及智力发育;
3. 扁桃体炎作为病灶导致了身体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如急性肾炎、心肌炎等;
4. 扁桃体上长有新生物、白喉带菌的扁桃体,这些情况也是扁桃体手术的指征。
■小贴士
如何预防扁桃体炎
预防扁桃体炎,平时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着凉,预防感冒;少加班,少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和抵抗力下降;勤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管住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补充水分。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通讯员 朱素颖
编辑:赵彦
关键词:扁桃体 到底应不应该切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