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文章做法
梁衡:从我的新闻实践谈起
三意——文章之章法
文章的三意,即指文章的立意、意境和意象。
立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主题思想”,它决定文章的成败。因为信息、知识都会过时,而思想之树是常青的。
为了说明立意的重要,我举一个例子。文化部长期办了一个“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每月一次。有一次我被请去讲课时,举出了影响中国历史的10篇政治美文。我对“入选”的10篇美文提出两个很苛刻的标准:一是作者当时提出的思想现在还没有过时,还在用;第二,他在文章里面所创造的词汇现在还在词典或成语词典里面。比如我们在座的各位写一篇文章,你能保证传诵一千年?我说完这个话以后很多出版社就追着这个选题,后来人民大学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现在据说卖得很好,已印了四五版。这主要就是因为这些文章里有思想,千年后还在起作用,还有人看。
这十篇文章是:1.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提出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2.西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提出来人的生死观,最有名的话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3.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讲敬业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提出了一个中国版的空想社会主义,比西方的“乌托邦”社会还早了三四百年。5.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讲一个政权怎样巩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6.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讲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并序》,讲人要有正气。8.清代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讲振兴中华。9.近代林觉民的《与妻书》,讲个人、家庭与民族、社会的关系。10.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讲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文章的立意有三个要求:第一是站得要高。高瞻远瞩,能把读者领到一个制高点上。如我1998年发表《大无大有周恩来》,尽管快20年过去了,但几乎每年一月份总理去世的纪念日都有刊物拿出来转载。这是因为文中提出了一个思想———总理的“六个无”,把对周总理品质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这就是文章的制高点。
第二是挖掘要深,这个深就是指透过表面看到更深一层,帮读者发现新的内容。我经常讲写文章就是从无到有,《赤壁赋》很有名,就是因为它通过有形的自然景物领悟到无形的人生。
第三是角度要新。我们知道新闻工作者讲角度,其实作家也讲角度。比如一部小说从哪里构思。最近我在写“人文古树”的系列,我们爱树,但是有多少人关注过树的人文价值。在福建三明有一片森林——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为什么叫格氏栲呢?是100年前一个叫格瑞米的英国传教士发现了它。这种树很硬,是做枪托的好材料。全世界成片树林只有两片,一个在巴西600亩,一个在中国2500亩。传教士在中国办过学校,办过医院,但我们很少知道他还发现和保护了稀有树木,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立意”的要求就是高、深、新。高,是要有制高点,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深,是讲穿透力,透过表面看里面。新,就是角度新,说新话。
立意解决主题思想问题,意境解决美感问题。
文章的意境有三个层次。一是形境,是描述美,含描写与叙述两个方面。二是情境,心情的抒发,抒情美。三是理境,有哲理,哲理美。三境具全,文章才有美感。
描写的美,是一种绘画的美。画家画静物,一个石膏?;蛩隽司参锏拿?,主要解决空间位置的构图和颜色,是冷静的美。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短20来个字就描写了11个客观形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弊髡咦约翰凰敌那槿绾?,但惆怅之感跃然纸上。叙述的美是动态美,到音乐里去借鉴。音乐是一个过程,这个旋律前一秒、后一秒都不一样,总在变。它是一个动态的美,讲究节奏感。所以用在写人和事的过程,讲故事。小说,新闻报道,特别讲究叙述手法。
抒情的美,就是把您心里的东西说出来,与读者共鸣。小提琴和二胡为什么好听,是因为有共鸣箱,能产生共鸣。用什么来共鸣呢?用一种大家通用的感情,而且最好找那种大的感情,如民族情、父爱、母爱、情爱之类的大情。如鲁迅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辉诔聊斜⒕驮诔聊兴劳?。”有一种深沉的、悲壮的感情。
第三层的美感是哲理美,靠的是概念、逻辑推出来的,你不得不相信。相对论很复杂,但爱因斯坦用一个公式就说清了。F=mc2,能量是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很简洁。文学创作也是这样,你能从形象上升到理性,抽象出一种理,这种力量就不得了,理性的美。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这三个层次的美。描述的美好比一个女孩子的漂亮;用画来比呢,好比是一幅工笔画。抒情的美比漂亮更上升一个层次,我们叫它美丽。漂亮和美丽的区别在于:漂亮主要是外表、材料上的,美多了线条、神韵。如果再上升到哲理就不只是漂亮和美丽了,有了内在之美。
美的部分讲完了,下面讲意象。意象进入到另一个层次,文章的技巧层面。
意象就是最能体现文章立意的形象,是一种象征,是借以还魂的躯壳,是诗化了的典型,是文章意境的定格。意象在文章里的重要性相当于诗歌的押韵、小说的故事。高尔基写小说最愁的是没故事,他曾给朋友写信说给我一个故事吧。我写散文就常苦于找不到意象,有时写不出来,真想喊一声:给我一个意象吧。
文学是形象艺术。一切艺术都讲形象,并运用形象。意象是形象的抽象运用,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先象后意,另一类是先意后象。
“先象”是先看到形象,从形象联想到道理,是从形象出发的灵感思维。比如我收入中学课本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是我去常州参观瞿秋白纪念馆,碰见几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打扫卫生,我问孩子们是哪里的?当地人说是旁边一个叫“觅渡小学”的。这个名字非常有意思、很文雅,为什么叫觅渡呢?当地人介绍,现在的纪念馆是过去的瞿家祠堂,门前有一条河,河上有一桥名“觅渡桥”,因城市变化,河与桥早已消失。这个名字让我想到瞿秋白一生都在觅渡,都在寻找人生的渡口,这就是文章的主题。找到主题后用什么来落实呢?就用这个“觅渡”的意象来落实,这叫先象后意。你看从小学生到河,到河上的觅渡桥,再到他寻找人生的渡口,文章的思路就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我1996年写的,也是因从瞿秋白烈士身上读出了人生追求的“觅渡”精神,因此被选入课本,刻于秋白纪念馆。这篇文章的成功,第一原因就是找到了“觅渡”这个意象。
第二类叫先意后象,先有主题思想再去找那个具体的“象”。建党80周年的时候,我特别想写一篇文章,说说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一天我在报纸看到一段消息,说南湖的红船已经重新修复,开始接待游客了。这就是“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代会就是在这个船上开的。我立即去浙江南湖采访,写了《一个大党和一条小船》这篇文章。这么小的一条船上有12个代表,到建党80周年的时候全国已经有6500万党员。文章一共2600字,提到了46个船字。第一次开会在船上,会后毛泽东同志乘船南下回湖南,南昌起义后周恩来同志乘船从香港回上海,长征中红军一条小船过金沙江,直到改革开放,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中国这条大船“调”过头来,这就是利用“船”的意象,是先意后象。
刚才讲了立意求高、求深、求新;意境是求形真、情浓、理明,造成一种美的境界,那么意象就是:求奇、求巧、求绝。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梁衡 新闻实践 文章做法 文法 写作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