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现场头条书画现场头条
“云中君和大司命”的遐想
对于传统中国文人而言,屈原是永恒的话题。其精神特质、内心矛盾、乃至最终命运和归宿的可能,都使屈原成为后世士大夫人格的榜样。历代以来,艺术家以屈原及其文学内容而创作也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有趣的“母题”。对于著名画家傅抱石而言,尤为如此。
《云中君和大司命》镜心设色纸本1954年傅抱石作
永恒的屈原
傅抱石一生钟情于屈原,为人所共知。其17岁时,课余帮人刻章赚钱贴补家用,易名为“抱石”,自号“抱石斋主人”,也有其名取自“屈子抱石投汩罗”之意的说法。
1935年5月,“傅抱石金石书画展”在日本东京银座松坂屋举行,其中三枚印章的内容是取自屈原的诗句。其中一浅红芙蓉石白文印,其印文为“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边款上刻有屈原《渔父》全文,共210字;另一豆绿青田石白文印,印文是“阳春白雪”,边款刻有《楚辞·宋玉对楚王问》全文,共246字;还有一枚鸡血石白文印,印面仅有3×4厘米,刻“采芳洲兮杜若”句,其三面刻屈原《离骚》全文,加上序、跋,共计2765字。这三枚印章,从侧面印证了傅抱石对屈原作品的钟爱与迷恋。
其实,对于传统中国文人而言,屈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精神特质、内心矛盾、乃至最终命运和归宿的可能,都使屈原成为后世士大夫人格的榜样。历代以来,艺术家为屈原以及其文学创作中的人物为内容创作,也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有趣的“母题”。
从最早的南朝宋史艺所绘的《屈原渔夫图》到传为张僧繇所绘的《屈原像》,直至元代张渥绘有《屈原》、明代朱约佶的《屈原》,陈洪绶的《屈子行吟图》;直至清代张若霭《屈子行吟图》,顾洛《屈原》,任熊《纫兰撷佩楚展骚》等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以屈原为主题的画作数量不少。
20世纪初,中国人民所面临的民族?;泳?,傅抱石创作多幅《屈原像》,显示他对屈原的敬重。目前可统计的是,南京博物院藏有两帧作于20世纪40年代的《屈原像》;傅家也曾藏有一帧1953所作的《屈原行吟图》;20世纪50年代的另一作品则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几件为私人收藏。
在创作中,傅抱石多幅屈原像以“屈子泽畔行吟”为表现内容。这也是源于历来传承的《楚辞·渔父》中的文学典故: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p>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彼烊?,不复与言。
傅抱石的屈原像所描绘者皆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屈子行吟的重点不在于描写屈原的幽怨和落魄,而在于通过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表明屈原的精神与志趣。
屈原忠君爱国,虽遭流放,还是眷怀故国。从时间而言,傅抱石从中学时就对屈原的文学内容着迷,留日期间,又接触郭沫若关于屈原研究的著述。而在傅抱石留学期间,其老师横山大观《屈原图》的创作,也激发了傅抱石对屈原人格以及悲剧精神的感动。
更加需要强调的是,1942年,五幕悲剧《屈原》上演,令傅抱石更加认识了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力量,也诱发了傅抱石的创作欲望。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云中君和大司命 遐想 傅抱石 屈原 传统中国文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