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历史、现实与未来
庞中英:中国经济和世界秩序之间的关系
中国经济与世界秩序之间的转折点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一个批评者和反对者。在改革开放后,融入现有国际秩序并从中受益的中国却日益感到这一秩序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这一秩序尚未做好必要的改革以便容纳诸如中国等巨型的“新兴经济”。按照汇率计算,中国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国际金融机构中中国拥有的投票权、决策权却排在日本之后,即日本在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仍然高于中国。如果再考虑到欧洲的话,中国在现有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决策权仍是有限的。美欧一直主导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于是,中国在2009年后强烈要求改革现有国际机构。
中国不仅要求改革旧秩序,而且主动地推出了在全球化低潮的现在成为全球化主要驱动力的“一带一路”以及与其配套的新的国际机构,如金砖合作机制下的新发展银行、亚投行等?!耙淮宦贰笔切碌墓拭骋?,尤其是其中的国际投资,将带来新的世界和平和世界秩序。新发展银行和亚投行等几乎意味着不同于目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新的世界经济秩序的雏形,具有很大潜力,有助于新的国际规则和国际规范的创新,即这些新型机构并没有完全复制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制度与治理,即没有按照国际权力等级结构而安排这些机构的内部治理;中国并没有如美国在世界银行那样在新发展银行或者亚投行中占据否决权,但却发挥了世界经济大国之一的中国的规范性权力,让这些新的国际组织成为非霸权性质的新型国际合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著名学者艾肯百里(John Ikenberry)与许多西方学者一样认为目前的世界秩序正在进入“后美国的”“后大西洋(主导)的”时代,但不认为这是现有世界秩序的“危机”,而是现有秩序的“成功”,因为中国等全面加入现有国际机构,现有国际机构尽管由此多元化了,但是更具有全球性了。他认为美国要与中国合作共同打造、共建21世纪的世界秩序。
“一带一路”和金砖合作等不包括美日,并不反对美国主导的现有世界秩序,反而在寻求加强开放的世界秩序。在美国和日本,一些人认为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挑战了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挑起了目前的与中国的“国际秩序之争”。
对“国际秩序之争”可以广义地理解。这里的“争”包括争夺和争论。争夺意味着目前至少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世界秩序在发生冲突。有美国人认为中国目前说的和做的代表着一种不同于美国的世界秩序。中美之争是两种世界秩序的冲突。这一判断夸大事实、判断错误,因为中国并没有代表着一种新的世界秩序,也没有离开现有秩序去推进替代性的全世界秩序。这一误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则可能加剧中美冲突,甚至不幸重复历史上美苏“冷战”的“大国政治”悲剧。美苏“冷战”的主要内容之一正是世界秩序之争。当时,苏联代表了与美国截然不同、泾渭分明的世界秩序。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加入苏联主导的世界秩序,“另起炉灶”中国外交政策。1949年的“另起炉灶”就是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实践的革命。而争论如果是明辨,则最终会有助于中国与世界秩序之间关系的更新与换代。
根据我国正在实践中的与美国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外交政策,中美要妥善管理关于国际秩序的争夺和争论。国际秩序的冲突的后果是可怕的,即重创世界经济。无论中美都需要世界秩序,而不是世界无序。
当然,中美学术界应该继续辩论国际秩序问题。这种学术争论有助于目前的国际机构的革新、重建和新生,也有助于提供21世纪的属于中美、属于世界的共同的世界秩序。未来的美国经济能在目前的世界秩序下持续吗?未来的中国经济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世界秩序?中美能否合作共建、共同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共享的世界秩序?遗憾的是,在“国际秩序之争”中,诸如此类真正的学术问题在中美之间尚未得到争论。
“另起炉灶”未必不好,关键要看是什么“另起炉灶”,以及如何“另起炉灶”?!傲砥鹇睢钡穆肪逗苤匾?。中国需要总结一些国家在世界秩序中“另起炉灶”的历史教训。这一教训包括上面提到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另起炉灶”。苏联本身就是世界秩序“另起炉灶”的案例。在给定的或者既定的世界秩序下的“另起炉灶”的经验也要充分研究。1997年“亚洲金融?;焙螅毡咎嵋榈淖榻ㄑ侵藁醣一鹱橹ˋMF)因为美国的反对而胎死腹中。不过,日本后来联合中国、韩国、东盟等搞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清迈协定”。欧盟是“另起炉灶”的经验,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冷战主导的国际结构下的“另起炉灶”,是今日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的一个重要的地区支柱。
美国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另起炉灶”??缣窖蠡锇楣叵担═PP)就是“另起炉灶”。但是,对待别国的“另起炉灶”,美国的反应是不同的。美国反对1997年日本提议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但是,对于“清迈协定”就反对不了。欧盟的成立得到美国的支持,因为美国需要与西欧一起塑造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欧盟推动的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与美国存在一致的方面,但也存在差异。欧盟鼓励美国不要工具性地对待多边主义,而是要维持一个多边主义的世界秩序,美国关心的是什么规则和谁制定的规则,但美国对约束美国的多边安排选择性对待,有的参加,有的保留,甚至反对。一些“另起炉灶”会引起霸权国家的反对,而有的“另起炉灶”则未必。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庞中英 中国经济 世界秩序 国际关系学 转折点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