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李章程: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关于读书的道理,是要不厌其烦地讲、苦口婆心地讲、喋喋不休地讲。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只要在情在理,是可以常讲常新、入脑入心的。
讲道理,必须要有针对性。讲关于读书的道理,就要针对那些认为读书不重要的看法和认识来展开。
一些人会问,古今中外、古往今来都在强调“读书”,难道谁不知道读书这回事很重要,很多心灵鸡汤一样的东西真有什么实质的营养吗?一些人会问,读书不就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吗?现在网络发达,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阅读并展开互动,不一定非得要读书啊?现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实践中学的知识不是来得更加直接、更加实用、更加深刻、更加牢靠吗?有些读书人自己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我“十年寒窗勤苦读”,到头来却还是“板凳坐冷无人知”,“知识的无力感”不是客观存在着吗?
上述疑问和困惑,恰恰说明了加强读书宣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原因从表面来看,是因为读书的益处在一些人身上没有,或者暂时没有得到正面的体现,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带来积极的影响。反过来说,则是不读书的弊端在一些人身上没有,或者暂时没有得到负面的体现,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带来消极的影响。关于读书的道理,听起来好像都能懂,但有些人的懂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所以在现实中就会疑虑重重。释疑解惑,不能光看表面,而要追根溯源。究其根源,还在于一些人对读书缺乏正确的认识。
读书,首先要端正态度和认识,否则很容易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甚至歪曲理解。
先来看看古今中外的人们是如何认识读书的?!笆榧侨死嘟降慕滋荨?,读书有利于人类的文明进步,也有利于个体的自我提高,但读书不等于个人的衣食无忧和飞黄腾达。读书只是个人取得更高成就的基础,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知识就是力量”,但有知识并不等于就有力量,善于运用知识、活学活用,并善于从实践中提炼出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有力量?!岸潦橹?,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立竿见影,不宜功利主义。不能要求上午读的书,下午就得用上。同样,片面地、机械地依靠书中的个别词句,而不用从书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也会不得要领?!捌时浠噬钍薄?,读书所得,在这个方面没有用到,并不等于在别的方面也用不到。你暂时没感觉到读书的作用,并不等于读书没有对你产生影响,更不等于读书无用。
为什么一到具体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有些人的大脑往往是一片空白,只能“双手摁白纸,两眼望青天”,而有的人则可以“下笔如有神”,文思泉涌、滔滔不绝?为什么有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小的事情也会心慌意乱、手足无措,而有的人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岿然不动、闲庭信步呢?原因很多,但根本上还在于读不读书、读书的多少、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质量。而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在自我总结时仍要感叹“如果我读的书再多一点,一定会远远超过现在的成就”?这样的感叹,绝不是为了总结而总结,而是希望自己读书少的痛能换来他人多读书的醒。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马克思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蒲前旅钗耷畹摹!彼未嘶仆ゼ崴倒?,“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毛泽东同志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些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要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从根本上回答了读书的重要性。
世间万象,本来就纷繁复杂;人类文明,从来是曲折演进。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人们能接收到的讯息铺天盖地,而各种思想和观点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大学》开篇中这样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痹绞欠缙鹪朴浚绞亲恃侗?,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越要淡然清醒、保持定力。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多读书、善读书,才能做到激流勇进而又不失重心,改革创新而又强基固本。
关于应该如何读书的问题,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这如同写文章一样,既有一定之规,也是法无定法。泛泛而论,有很多经验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把这些经验放到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就不一定有用,更不一定管用?!氨蕹J疲蕹P巍?,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都不尽相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也必然各有差异,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效果未必好。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要试着自己去感悟、体会和总结,不断积累自己的独特的经验。但抛开具体的读书方法,有三个重要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需要在认识上做进一步的理清。
第一,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的关系。相对网络阅读快捷灵活、便于互动的优势来说,书本阅读确实显得传统??瘫∫坏憷此?,就是显得慢了一些、笨了一些。信息化的趋势无可阻挡,网络阅读的优势不容否定,创新的学习方法也应该大力推广,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一味以速度快慢和是否便捷作为评判的标准。很多事情都像煲汤一样,需要长时间的小火慢炖。而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能省去必要的步骤和过程。没有必要去争论网上阅读和书本阅读谁更优越、更有效,但一定要清楚碎片化的浏览与真正的阅读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只是一个人无精打采、百无聊赖地路过,而后者则需要你忘记周围、深入其中,与作者一起快乐和悲伤,一起奔跑和思考;前者是信息归于信息,我归于我,“美则美矣,无灵魂矣”,而后者则是我归于作者,作者也归于我,“身临其境、形神合一”。因此,网络阅读不能草率地被排斥,书本阅读更应该大力弘扬,根本上在于要倡导真正的阅读。
第二,一般阅读与经典阅读的关系。这在本质上是个“读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选择读物的问题。我国每年出版图书40多万种,加上古今中外其他的出版物,用“车载斗量”来形容都远远不够。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之间,如何选书是与读书同等重要的问题。这和人吃东西一样,人的饮食结构要健全,就要荤菜素菜搭配,主食副食搭配;人的知识结构要合理,也要多方摄取、博览群书,而不能“偏食厌食”。但无论如何,经典阅读都是不可取代的,这就好比饮食中的“主食”。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因为其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时代的检验,被大多数人所推崇、所认可、所接受。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阅读相关的经典读物都更利于掌握一个领域的基本规律、本质要求和核心要义,更利于从整体上领悟分析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仅仅依靠零碎的阅读,仅仅只有数量的积累,很难实现认识和行动上的质的飞跃。
第三,阅读理论与工作实践的关系。冯友兰先生在他的《新理学》一书中提出,哲学研究有“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区别。某种程度而言,“照着讲”就是理论学习,“接着讲”就是工作实践。任何一种知识、理论和学说都是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的。读书可以充实和丰富自我,但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更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自娱自乐,而是为了付诸实践,为了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改造客观世界,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彼?,一方面,要“照着讲”,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要“接着讲”,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提炼和总结。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历史进程,无疑为我们“照着讲”、“接着讲”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最丰厚的土壤。
“日日行,哪怕千万里;常常做,哪怕千万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就要不断端正对读书的认识,日日行,常常做,让读书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让学习成为全民族的高尚品格。
(作者单位: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章程 读书 道理 认识读书 文化进步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