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血液基因改造变杀手 细胞疗法初步治愈白血病
201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一名叫艾米莉的8岁女童完成治疗,是世界上最早一例成功的细胞免疫疗法治疗白血病。如今这个女孩仍在健康生活。
2013年,癌症细胞免疫治疗被《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学突破的榜首。
尽管细胞免疫疗法具有令人振奋运用前景,但是一项新的医疗技术出现后,首先考虑的是安全,然后才是疗效。昨日,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同存教授表示。
张同存的团队和同济周剑峰的团队合作完成了本次李先生的白血病治疗。张教授表示,恶性肿瘤5年不复发,才能称得上临床治愈。
现有的成熟医疗技术不再发挥作用且复发难治,才为病人选择细胞免疫治疗。因为现有的医疗技术历经检验时间更长,对患者更安全。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如5年、10年,如果这种方法证明在人体上一直安全,将会扩大适应症,惠及更多的患者。
目前合作团队已成功完成2例白血病的治疗,还有5名患者在同济医院接受系统治疗,包括2名白血病患者,3名淋巴瘤患者。
该团队运用较成熟的主要是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B淋巴细胞白血病占了白血病中的三四成,而淋巴瘤和白血病同属于中国人发病率最高的十大肿瘤。
周剑峰教授介绍,根据今年5月国务院新规,细胞免疫治疗作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已经没有准入审批门槛,医疗机构在监控的情况下自行免费开展。与细胞免疫(CAR—T细胞疗法)相关治疗与检测,现阶段都是免费的。
抽取自身少量血液进行基因改造,自带“肿瘤杀手”再回输体内。30岁的李先生患白血病两度复发,在找不到合适骨髓配型的情况下,通过国际最新的细胞免疫疗法终于绝处逢生。
昨悉,由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与光谷生物城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携手,通过细胞免疫疗法在中部地区首次初步治愈一名白血病患者。
记者昨日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液内科见到了李先生,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他也经历了一场与绝症的残酷斗争。
今年4月,李先生不幸患上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过6个疗程规范化疗,他表示,“过程非常痛苦”,可还是两度复发,化疗基本无效,而遍寻骨髓库,也没有合适的移植骨髓,生命进入倒计时。
同济血液内科周剑峰教授决定打出王牌,与武汉科技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同存教授科研团队合作,选用一种最新的细胞免疫疗法,为李先生争取生存和痊愈的机会。
10月28日,李先生抽取仅50毫升、一根小试管的血液,这管血液被送进了试验室。在那里,科研团队分离出T淋巴细胞,这种细胞是人体抵御疾病感染、肿瘤的英勇斗士。艾滋病之所以难治,正是攻击的这种细胞。
再利用基因技术,在T淋巴细胞外装上“导航”装置,能够识别肿瘤。而在T淋巴细胞内装上“导弹”装置,一旦发现肿瘤细胞,立即杀灭。在T淋巴细胞内,还配一个装置,实现细胞大量增值,保证杀灭肿瘤的“兵源火力”充足。
这三项装备如同“三驾马车”,使T淋巴细胞变身为强大的肿瘤杀手。6天后,T淋巴细胞与从李先生体内提取的肿瘤细胞,在体外进行一场模拟作战,证明T细胞大获全胜。
2天后,医生根据李先生体重培育出的抗癌T淋巴细胞,像输血一样回输到他体内。到血液回输的第十天,即使医生用了最敏感的分子检测技术,李先生的血液和骨髓里也未找到白血病肿瘤细胞的踪迹。李先生回忆,这次治疗过程,仅发了两三天低烧,没有太大痛苦。
直到昨日,又过去一个月,监测也未发现肿瘤细胞。
周剑峰表示,医生和科研团队为李先生准备了多种巩固疗效的预案,争取在这场与难治性白血病的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
编辑:赵彦
关键词:血液基因改造 细胞疗法 治愈白血病


冰城哈尔滨举行第四届采冰节
新一轮也门和谈在瑞典举行
利比亚可能于明年2月举行宪法公投
我国成功发射沙特-5A/5B卫星 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
“大雪”时节冬管忙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