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公共场所厕所不能再“男女平等”了
——全国政协委员葛晓音呼吁:尽快使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2
说起如厕问题,人们往往羞于启齿。但据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个人每天大约上厕所6至8次,这样算下来,人的一生大约有两年时间耗费在厕所里。由此可见,这件羞于启齿的小事,其实是生活中不能回避的“大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件“生命中的大事”,却让不少女性身心备受煎熬,原因就在于公共场所厕所中女性厕位的数量太少,导致女性为了如厕,不得不长时间等候。
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其中对女性的态度更是这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葛晓音就提交了题为《关于公厕建设提高女性厕位比例的提案》,聚焦女性如厕不便问题,并希望通过呼吁,能够尽快使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2标准。
女厕门前“排长龙”的尴尬
男女平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但如果将这一原则放在如厕问题上,却并不是那么公平。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计算出两性小便时在厕所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其中男性39秒,女性89秒,女性如厕时间是男性的2.3倍。因此,女性如厕需要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更多的空间。但是,现在大多数公共厕所都是按男女厕位1∶1比例,甚至男性厕位更多修建的,使得不少女性经常为在公共场所如厕排队头疼。
逛街、出游都是女性朋友最喜欢的业余活动,但40岁出头的刘女士却非常发愁和丈夫及朋友们一起出门:“主要是上厕所。不是找不见厕所,就是上厕所常常要排队。和丈夫出门,人家男的上厕所早出来了,女士这边排半天队也上不了。有时候丈夫等急了,两个人还得为这事吵几句。”刘女士说,如果出游要坐飞机、坐火车,机场、车站里女厕等候的时间就更长了。“一般外出体力消耗大需要多喝水,可是上厕所老排队又不敢喝水,真是太受罪了。”
刘女士的经历并非特例,公共女厕所外排长队的情形几乎每个女性都曾遭遇过。在一些学校,原先建造的厕所男女蹲位数量差不多,结果女生的课间休息,几乎全用来等厕所了。在一些公园、景区,女厕所前常常排起长队,导游安排的上厕所时间,经常男士早到了,女士等不来。节假日,在一些商场的厕所里,女士排队等着上厕所,厕所外,男士拎包百无聊赖等女士的情形屡见不鲜。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将原因归结为女士“磨蹭”,却忽略了男女厕位的比例问题。
其实,针对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早在1989年建设部出台的关于“城市环境设施设置标准”中就有明确规定: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应达到2∶3,至少是1∶1。2005年12月起实施的建设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也规定,公共厕所应适当增加女厕的建筑面积和厕位数量,厕所男蹲位与女蹲位的比例宜为1∶1~1.5。而实际生活中,不少公厕都是按照同等面积、同等蹲位来设置男女厕位比例,而且男厕中还增加有小便池。如此一来,女厕门前出现“大排长龙”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重点城市女厕大多“拥堵”
看着男厕所门口稀稀拉拉没什么人,女厕所却人满为患,大人加小孩,经常从门里头排到门外头的情景,估计不少着急的女士都曾有过“真想借男厕所用用”的念头。而在2012年2月19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公园旁边的公厕,也确实上演过一场“占领男厕所”的行为艺术。几名女大学生举着自制的标语牌,劝说男士让排队等候如厕的女士先借用男厕所。学生们希望借此引起政府和社会对男女厕位不均衡问题的重视,消除女性在公共场所如厕排队现象。
2013年7月,由“占领男厕所”行为艺术的发起人李麦子(网名)以及其他城市志愿者共同完成的《9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位状况调查报告》发布。报告选取了北京、天津、济南、兰州、西安、郑州、武汉、杭州、广州等9个城市的公共厕所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重点城市女厕大多“拥堵”。
调研显示:9城市公共厕所的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均无一例外是男多女少,公共厕所门前总是女厕排长队,而男厕大部分厕位普遍闲置。其中厕位数量性别差距最大为广州市,其男厕位为525个、女厕位294个,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79∶1。厕位数量比例差距最小为北京市,男厕位600个、女厕位490个,男女厕位比例也达到1.2∶1。而西安、兰州等西部城市的男女厕位比例也不容乐观,均在1.5∶1左右。另外,各城市无性别厕所配置严重不足,仅车站和人流密集场所可以见到一些移动式厕所,其他场合无性别厕所踪影难觅。
调研还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于2013年2月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公共厕所服务区内男女人群数量相当情况下,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但目前全国各地提出的目标不尽相同,如北京是1∶1.5、上海是1∶2.5。另外,《标准》没有对其厕位比例或厕位数量作出强制性的规定,具体执行起来随意性较大,因此仍不能确实保障女性如厕的平等权利。
委员观点:有标准,重在落实
为了能让《9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位状况调查报告》成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参考,从而更好地解决女性如厕难的问题。李麦子将报告和由150多位女大学生和女青年联名签署的建议信陆续寄给了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葛晓音就是其中的一位。
“看到这个报告和签名信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感同身受了。”作为一名女性委员,葛晓音说自己也没少经历在公共女厕所门口排队的尴尬。因此,在收到报告后,她在报告所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又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撰写了题为《关于公厕建设提高女性厕位比例的提案》。她在提案中建议:在公共场所如旅游景点、大型商场、交通枢纽、地铁站内,扩大女厕面积,或提高女厕厕位比例。扩大商业地区、人流密集街道公共厕所的覆盖率,增加蹲位。增加为特殊群体设立的厕所和无性别厕所。修订《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厕位和男厕位的比例提高到2∶1,其中蹲坐位女厕和男厕的比例达到4∶1。
“其实,关于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的设置,我们并不缺乏国家标准,关键是具体到执行和落实上就被打了折扣。”葛晓音提到,无论是1989年的“城市环境设施设置标准”,还是《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都曾明确规定城市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应达到2∶3,但到了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时,开发商或建设者往往出于自身成本或其他方面的考量,不愿意增加女厕所的面积和厕位。比如,以商场为例,厕所面积越大造价成本越高,同时还挤占了营业面积,开发商出于建设成本的考虑很少会这么做。而一旦建筑结构成型,再想增加或改变厕所的布局,就会变得难上加难。加之相关标准只是“建议”而非法律“强制”,就使得政府部门很难出面监督建筑的厕位比例是否达标。
“以前的城市建筑,都是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规划建设,而根据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活动量的增加,已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所以现在政府要解决的,就是制定新的标准,以及落实标准的执行情况。”葛晓音说,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就这个提案的答复与她沟通时谈到,因为需要综合考虑到本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男女人数比例、人口密度以及公共厕所的建成面积大小等因素,不同地方男女厕位比例计算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目前,提高公共场所女性厕位比例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但未来将继续加大对旧厕所的改造力度,增加无性别厕所数量,并力争使新建公共厕所的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或更高,以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1∶2的平均水平。“对于住建部给我的解释和答复,我是满意的,但同时也希望相关政策能够真正落在实处,让女性再去公共厕所时,能切实感受到厕位数量的变化和如厕环境的改善。”葛晓音委员最后说。
点击下方数字或键盘上“←”、“→”键,可翻页阅读。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公共场所厕所 男女厕位 女厕 男女厕位比例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