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在历史感悟中获得真知灼见
历史中蕴藏着规律之力、真理之力。如何认识历史,意味着如何解释昨天、如何走向未来
历史,无疑是这些天来中国上上下下的一个关键词。
23日,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习近平主席发去的贺电中,把历史比作“人类最好的老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在历史的感悟中获得真知灼见,从历史的启迪中探寻前进方向,正是历史对于我们的意义。
也是在周末,朋友圈被阅兵演练刷了屏。十里长街,步履铿锵;云层翻滚,鹰击长空。这仿佛是一首壮丽的序曲,拉开了纪念70年前那次伟大胜利隆重活动的帷幕。以这样的国家仪式告慰先烈、致敬英雄、守望记忆,也让每一个人体会到与国家、与历史,与那些宏大的名词、超越性价值的联系。或许,当预演的飞机掠过北京的天空,更多人会抬起头来,看到历史风雷激荡的苍穹。
一棵树,树冠有多高,树根就有多深。这也是历史和现实的隐喻。70多年前的刀光剑影、硝烟烽火,虽已沉入历史深处,却化作现实的养分,托举起现在和未来。理解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浴血奋战,理解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同仇敌忾,才能理解中华民族于苦难中重生的心路历程;理解了“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的全民动员,理解了“一致抗日,深得人心”的统一战线,也才能理解中国于黑暗中见到曙光的伟大转折??梢运担獠皇抢?,而是我们仍然在其中呼吸的现实。忽视甚至歪曲了这段历史,无疑就是动摇了现实的底座、精神的根基。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即便“去古未远”,岁月的遗照也难免磨损于时间的风雨。现实中,有人歪曲历史定论,想要“重写历史”,把历史当做“任人涂抹的村姑”;有人扰乱历史认知,试图“再造规律”,把历史当做“随意捏弄的橡皮”;有人消解历史价值,妄言“告别崇高”,把历史当做“没有厚度的白纸”。从“共产党抗战中只杀敌851人”的说法,到把游击战术贬低为“土匪战术”的认识,再到汉奸是“为民族不惜背负骂名的真英雄”的谬论,折射出的都是颠倒主次黑白、颠覆历史是非的“历史虚无主义”。
人类社会莫不如此:每当面临紧要的转折,历史问题就会浮出水面。这是因为,历史中蕴藏着规律之力、真理之力,重塑史观意味着如何解释昨天、如何走向未来??拐匠跗诘?939年,历史学家顾颉刚抱病写成长文《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字标注“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史家本意,正在于借历史事实,批驳日本人假借“民族自决”试图制造伪“满洲国”的野心,痛切呼唤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历史的叙述,从来就是与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关键之处在于,要认清什么是“我们的正理”、什么是“我们的大义”。
南宋末年,士人郑思肖将深寄亡国之痛、详述宋元史事的诗文手稿,封于铁函、沉诸井中,这部《心史》三百多年后被人发现时,仍然纸墨如新。今天,大量书籍、档案、影像、实物,甚至是电子介质,都让我们能更好地刻画历史的年轮。然而“所南(郑思肖的号)心史井中全”的往事,却更让人感受到历史沉甸甸的分量。如果任由昨天在时光的荒原中蒙尘,那再多的资料也不过是明珠投暗。70多年前的抗战,近200年来的奋斗,如果对于那些经验与教训、勇气与牺牲,既不打捞,也不审视,更不沉思,如何让历史告诉未来、让历史成就未来?
古往今来,无数人想发现历史的壸奥、把握其中的规律,正如无数人抬头仰望,想从亘古不变的星空中解读命运的密码一样。从这个角度看,宇宙是空间的历史,而历史是时间的宇宙;星空有多渺远,历史就有多深邃。在绵延不断的历史中,一个民族保留下共同的记忆、形成了共同的文化、选择走共同的道路。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时时回望,正是为了在对过往的记录、观察与思考中,沟通昨天、今天和明天,洞见历史、现实与未来。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认识历史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开始海试
彩石镶嵌《韩熙载夜宴图》亮相深圳文博会
哈里王子大婚将至 白金汉宫晒出两人“结婚证”
蒙华铁路湖北段架梁施工正酣
四川叙永现“日晕”景观
美国加州举行关爱儿童慈善义演
徒步穿越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