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受虐孩子的青春,该往何处安放?
本报昨日报道,白云区萧岗一父亲当街暴打亲女儿,记者介入发现,16岁的亲女儿爆出被父亲猥亵多年。白云警方介绍,该父亲已供认猥亵女儿的事实,目前以涉嫌猥亵妇女罪被刑事拘留。
读罢报道,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感到气愤。连亲女儿都能“下手”,如此毒父,岂能不严惩?所以,将恶父绳之以法,那叫一个大快人心。不过,这个家庭的悲剧却并不会一抓“了”之——恶父虽猥琐,但也是家中顶梁柱,他被抓后,家中妻子和两个女儿谁来养?再说,恶父总有回家时,如果不撤销他的监护资格,两个女儿依然跳不出他的手掌心。而一旦撤销监护资格,两个女儿又该往何处安放?
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有答案,否则对恶父的惩罚,会把这个家庭带入更加糟糕的境地。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做过的一篇家暴报道:一打工男子既酗酒又吸毒,妻子忍受不了他的拳打脚踢离家出走,剩下三个苦命的孩子跟着整日醉醺醺的父亲艰难度日;男子喝醉后会用皮带和电线抽打小孩,甚至拿开水烫,直到2岁的儿子重伤入院,才引起医护人员注意。媒体的报道引来警方介入,无奈因家暴取证难迟迟不能对恶父采取任何行动,后恶父因吸毒被拘,三个小孩好不容从家暴中“挣脱”,却面临着更严重的生存问题——无人照顾,饭都吃不上。也有若干社工组织介入,但都只能提供短期的物质、心理辅导,有好心的社工成员接三个小孩回家住上几天,但不可能长住。在辗转几个福利院后,三个小孩最终还是被拘留期满的父亲接回家,继续在家暴中生活。
故事很残忍,却是不少家暴家庭的真实写照。其实,两个恶父的无耻行径,邻里都很容易发现,他们之所以不愿插手,正是担心作为顶梁柱的恶父被带走后,这个家庭会更加风雨飘摇。所以,类似家庭悲剧的化解,不能指望乡亲邻里的仁慈,靠力量有限的社工组织也行不通,最终还得寄望社区居委会或有关职能部门。
然而,即便行政部门“出马”,解决此类问题依然会面临诸多尴尬。一方面,国人家庭观念强,在很多人的道德视域内,小孩子天然应该跟着自己的父母生活,尤其有人持有扭曲的家庭观念,对“家事”的维护近乎偏执,认为哪怕大人有家暴、猥亵等行为,也不应该剥夺其对小孩的监护权。从小孩的角度来说,如果父母的行为没有到实在不能忍受的地步,肯定也愿意在家中生活成长,哪怕会有皮肉之苦。
另一方面,当前法律法规对福利院收养儿童门槛设定太高。根据现行法律规定,父母健在且有能力抚养孩子的,不可以把孩子遗弃给福利院,否则便是没有尽到抚养义务,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只有父母死亡或因特殊原因确实没有能力抚养子女(如父母因特别原因重度残疾,失去生活能力)的,可以依法办理。现实中,那些有家暴、猥亵行为的恶父恶母,往往并不是没有能力抚养子女,所以哪怕小孩好不容易从恶父恶母手中解救出来,福利院也不会接收,最终还是要回到充斥家暴与猥亵的家庭。
国外解决类似问题的最大优势在于,社工组织成熟,法律规定严苛,反馈渠道通畅。比如美国的社工组织会不定期传授反家暴技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无须到政府注册的“法律诊所”,免费代理贫困妇女儿童受暴力侵害的法庭上诉,还会给受家暴妇女、儿童提供“民事?;ち?rdquo;——受虐妇女儿童可到法院申请?;ぃㄔ阂不峄褡计涫艿接邢薇;?。不妨做个假设,如果我们也有足够成熟的社工组织、有畅通的反馈渠道、有让施暴者胆战心惊的法规,类似恶父猥亵亲女的行为不可能持续三年,被恶父欺凌的女儿的青春,也不难找到安放之地。届时剥夺恶父监护权,还会有那么大阻力吗?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受虐孩子 父亲当街暴打亲女儿 恶父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